阿根廷到底是「贵」还是「便宜」?
一份关于食品、耐用品和服务的价格全景分析
很多国内初次来到阿根廷玩的朋友都会问:阿根廷到底算是一个「贵」还是「便宜」的国家?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要看你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角度来看。
当然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关于物价到底是贵还是便宜的这个问题,答案藏在超市购物小票上,在加油站的数字上,或在想换一台电视机时的帐单上。对投资者来说,重点在于成本与竞争力。例如想来阿根廷投资锂矿或铜矿的朋友就常问:阿根廷现在一公里的运费成本是多少?燃油价格多少?税金贵不贵?土方工程的成本怎么样?
而对来阿根廷玩的观光游客而言,问题很直接:手里的美元或巴西雷亚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能花出多少价值,同样是一块美金,在阿根廷可以买到什么样的东西?或者可以吃到什么样的菜色?这可能就是来阿根廷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的观光客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失望的,因为阿根廷吃的真的不便宜)。
在一个汇率和价格几乎天天都是新闻的国家,阿根廷的「贵」与「便宜」常常像坐云霄飞车一样剧烈波动。所以,有时候,阿根廷几周前被称作「南美最贵的经济体」,几周后又可能变成「相对便宜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更好理解这种变化,我们来看三个时间节点:
2023年12月:新政府上任,汇率大幅调整;
2025年3月:财政和货币趋稳,外汇管制解除;
2025年9月:政治风波叠加美国强力支持,货币再次升值。
2023年12月:乱中有「便宜」
回想米莱上任之前的阿根廷,民生真的是满目疮痍,经济满是失衡:高通膨、财政赤字、央行无储备。美元官方汇率还停在400比索左右,很多商品折算成美元看上去便宜得不可思议。
举例:
-
半公斤面包:约2.5美元
-
一打鸡蛋:不到3美元
-
牛肉:在南美仍具竞争力
对游客来说,可能觉得阿根廷很「便宜」。但这其实是经济紊乱的结果,贝隆党政府靠印钞硬撑。新政府上台后把官方汇率直接调到800比索,算是第一步「纠偏」。
2025年3月:一切看起来都「变贵」了
一年多过去,情况大变。那时阿根廷实现了相对的宏观稳定:财政收支平衡,通膨被压住,外汇管制取消,美元汇率在1000–1400比索的区间波动。
价格折算成美元后,明显比2023年底「贵」了:
-
面包:超3美元
-
鸡蛋:约4美元
-
牛肉:接近11美元
-
上网套餐:约31美元/月
-
两人餐馆吃饭:67美元
-
电视机:620美元左右
-
一双运动鞋:150美元以上
这是阿根廷看起来最「贵」的阶段。但与之前不同,这次「贵」不是因为扭曲,而是因为价格逐渐回归正常。
2025年9月:美国出手,阿根廷再度「便宜」
9月,布市立法选举让市场紧张,美元一度冲到1550比索。就在局势动荡时,美国宣布强力支持:收购阿根廷债券、提供200亿美元互换额度,还可能放贷救助。市场立刻吃了「定心丸」,美元回落到1360,比索升值。
结果,很多东西又变得折算成美元后「便宜」了:
-
面包:约2.8美元
-
牛肉:9.8美元
-
牛奶:1.5美元
-
中档餐厅双人餐:63美元
-
健身房:43.5美元/月
不过,耐用品依旧昂贵,家电、汽车、衣服都比邻国贵。
区域比较:阿根廷在哪些方面「划算」,在哪些方面「不划算」?
食品饮料:整体有竞争力。牛奶、鸡蛋、水果的价格与巴西、智利接近甚至更便宜;牛肉对比美国依然很实惠。
耐用品:是最大「短板」。汽车、电器、服装几乎全面贵于智利和巴西。比如一台丰田卡罗拉在阿根廷要价近29,600美元,在智利只要19,900美元。
服务类:中等水平。餐馆、咖啡、交通费用和巴西差不多,比智利贵,但仍比美国便宜。特别是房租与学前教育费用,在阿根廷明显便宜。
阿根廷既「便宜」又「昂贵」
想问阿根廷是「贵」还是「便宜」,其实没有绝对答案。
-
吃喝日常:对游客和拿美元的人来说,确实划算。
-
大件消费:像买电器、车子、名牌服装,就会觉得贵得离谱。
-
服务:多数情况介于智利、巴西和美国之间,有的便宜,有的偏高。
更重要的是,这种「贵/便宜」的状态在阿根廷随时可能翻转:政治事件、汇率变动、市场信心……几周就能改写一切。
所以,如果你住在阿根廷或打算来旅游,结论是:阿根廷是一个日常消费很划算,但大件购买要谨慎的国家。而且,别忘了——今天的「便宜」,可能明天就变成「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