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到底是「貴」還是「便宜」?
一份關於食品、耐用品和服務的價格全景分析
很多國內初次來到阿根廷玩的朋友都會問:阿根廷到底算是一個「貴」還是「便宜」的國家?事實上,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要看你是誰、在什麼時候、用什麼角度來看。
當然啦!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關於物價到底是貴還是便宜的這個問題,答案藏在超市購物小票上,在加油站的數字上,或在想換一台電視機時的帳單上。對投資者來說,重點在於成本與競爭力。例如想來阿根廷投資鋰礦或銅礦的朋友就常問:阿根廷現在一公里的運費成本是多少?燃油價格多少?稅金貴不貴?土方工程的成本怎麼樣?
而對來阿根廷玩的觀光遊客而言,問題很直接:手裡的美元或巴西雷亞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能花出多少價值,同樣是一塊美金,在阿根廷可以買到什麼樣的東西?或者可以吃到什麼樣的菜色?這可能就是來阿根廷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的觀光客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失望的,因為阿根廷吃的真的不便宜)。
在一個匯率和價格幾乎天天都是新聞的國家,阿根廷的「貴」與「便宜」常常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劇烈波動。所以,有時候,阿根廷幾週前被稱作「南美最貴的經濟體」,幾週後又可能變成「相對便宜的旅遊目的地」。
為了更好理解這種變化,我們來看三個時間節點:
2023年12月:新政府上任,匯率大幅調整;
2025年3月:財政和貨幣趨穩,外匯管制解除;
2025年9月:政治風波疊加美國強力支持,貨幣再次升值。
2023年12月:亂中有「便宜」
回想米萊上任之前的阿根廷,民生真的是滿目瘡痍,經濟滿是失衡:高通膨、財政赤字、央行無儲備。美元官方匯率還停在400比索左右,很多商品折算成美元看上去便宜得不可思議。
舉例:
-
半公斤麵包:約2.5美元
-
一打雞蛋:不到3美元
-
牛肉:在南美仍具競爭力
對遊客來說,可能覺得阿根廷很「便宜」。但這其實是經濟紊亂的結果,貝隆黨政府靠印鈔硬撐。新政府上台後把官方匯率直接調到800比索,算是第一步「糾偏」。
2025年3月:一切看起來都「變貴」了
一年多過去,情況大變。那時阿根廷實現了相對的宏觀穩定:財政收支平衡,通膨被壓住,外匯管製取消,美元匯率在1000–1400比索的區間波動。
價格折算成美元後,明顯比2023年底「貴」了:
-
麵包:超3美元
-
雞蛋:約4美元
-
牛肉:接近11美元
-
上網套餐:約31美元/月
-
兩人餐館吃飯:67美元
-
電視機:620美元左右
-
一雙運動鞋:150美元以上
這是阿根廷看起來最「貴」的階段。但與之前不同,這次「貴」不是因為扭曲,而是因為價格逐漸回歸正常。
2025年9月:美國出手,阿根廷再度「便宜」
9月,布市立法選舉讓市場緊張,美元一度衝到1550比索。就在局勢動盪時,美國宣布強力支持:收購阿根廷債券、提供200億美元互換額度,還可能放貸救助。市場立刻吃了「定心丸」,美元回落到1360,比索升值。
結果,很多東西又變得折算成美元後「便宜」了:
-
麵包:約2.8美元
-
牛肉:9.8美元
-
牛奶:1.5美元
-
中檔餐廳雙人餐:63美元
-
健身房:43.5美元/月
不過,耐用品依舊昂貴,家電、汽車、衣服都比鄰國貴。
區域比較:阿根廷在哪些方面「划算」,在哪些方面「不划算」?
食品飲料:整體有競爭力。牛奶、雞蛋、水果的價格與巴西、智利接近甚至更便宜;牛肉對比美國依然很實惠。
耐用品:是最大「短板」。汽車、電器、服裝幾乎全面貴於智利和巴西。比如一台豐田卡羅拉在阿根廷要價近29,600美元,在智利只要19,900美元。
服務類:中等水平。餐館、咖啡、交通費用和巴西差不多,比智利貴,但仍比美國便宜。特別是房租與學前教育費用,在阿根廷明顯便宜。
阿根廷既「便宜」又「昂貴」
想問阿根廷是「貴」還是「便宜」,其實沒有絕對答案。
-
吃喝日常:對遊客和拿美元的人來說,確實划算。
-
大件消費:像買電器、車子、名牌服裝,就會覺得貴得離譜。
-
服務:多數情況介於智利、巴西和美國之間,有的便宜,有的偏高。
更重要的是,這種「貴/便宜」的狀態在阿根廷隨時可能翻轉:政治事件、匯率變動、市場信心……幾週就能改寫一切。
所以,如果你住在阿根廷或打算來旅遊,結論是:阿根廷是一個日常消費很划算,但大件購買要謹慎的國家。而且,別忘了——今天的「便宜」,可能明天就變成「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