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上)

507

如何不在意别人是否讨厌自己?
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将给你突破性的答案。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你认同吗?不用着急回答,先来想像这几个场景。

  • 第一个场景是,一个混得很好的同学突然联系聚会,你是否会绞尽脑汁地想穿什么、说什么、吃什么?
  • 第二个场景是,妳匆匆忙忙赶到家长会现场,低头一看,自己裙子上有块狗狗的尿渍,面对其他家长,妳是紧张懊恼,还是毫无波澜?

这就是生活,我们总担心给其他人留下不好印象,总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总担心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被别人讨厌。于是,我们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放弃了自己的开心,去做出更多迎合他人喜欢的举动。

本书简介Box:

本书作者是岸见一郎古贺史健,他们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忠实追随者,阿德勒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与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荣格(C.G. Jung, 1875-1961)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佛洛伊德理论的反对者,这本书也被称为《阿德勒的哲学课》。
《被讨厌的勇气》总销量高达350万册,是亚马逊年度冠军书籍,它不仅是心理学从业者的必备参考书,也是心理学爱好者自修的不二之选。

岸见一郎(左)和古贺史健(右)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读完它,你会有种「原来人生如此简单」的感叹和惊喜。
透过解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来了解到人生「不幸」并不是过往经历带来的,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目录:

有两种偏见是一定要改变的,以及如何从认知上的调整入手,并学会三张实用的人际关系王牌。学完后,你会发现,想要的自由和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拥有勇气。
 

1. 有两种偏见,真的不改不行!

首先,试想一下,你有没有过以下几种想法:

  • 「因为小时候父母总打击我,所以我现在很自卑。」
  • 「我就是一个暴脾气,我也不想发火,但忍不住。」
  • 「这就是我的命,没办法。」

如果你说过或者有过类似想法,那在这里,要很严肃地告诉你,这些「不幸」之所以找上你,是因为你一直有以下两种偏见。

第一种偏见:创伤说,现在的不幸是以前经历造成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事实呀,怎么可能是偏见?」
先来看个例子吧!

假如你有一个弟弟,他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不工作,也不见人,经常和你说:「我好想像个正常人一样,去找一份工作,可是我做不到,一出门,我就心慌冒汗、手脚发抖。」
听到这里,你肯定忍不住问他:「怎么会这样?是不是遇到过什么事情呀?」
好了,在你的追问下,他讲述了曾被父母责骂,被小时的朋友同学当众羞辱的经历。

来源:www.shutterstock.com

那你试着想一下,弟弟在你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这些「创伤」事件,你的感受是什么?可能会心疼到不行,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父母的虐待和同学的凌辱,让弟弟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种心疼可以理解,但还是有两个问题:所有不能出门的人,都有一段痛苦的童年吗?有过痛苦经历的人,都和这位弟弟一样出问题吗?
不一定,对吧?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太无情。其实,大部分人都很同情弟弟的不幸,但那段痛苦的经历,不是不出门这个行为的唯一原因。从阿德勒的「目的论」来看,是因为他有了不想出门的目的,才选定了这些悲惨的故事
会难以接受吗?还是有人要责怪阿德勒太刻薄?那不得不告诉你,阿德勒是最有资格这么说的人。
 
经历不幸的阿德勒,人生还是好棒棒!

来源: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7859

关于阿德勒的故事:
他个子很矮,从小驼背,两次发生车祸。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突然去世。五岁时,患了肺炎,差点夺走生命。除了这些,他学习成绩也非常一般,投入工作后,因为理念不合,又与昔日同修佛洛伊德决裂。
总之,他遭遇了太多不幸,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成为心理学界的三大巨头之一,还写出了至今仍深受大家喜爱的书籍《自卑与超越》,并自创个体心理学流派。
由此可见,不幸的过去不一定产生一个不幸的现在和将来。所以说,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过去,而是你赋予它们怎样的意义
 

第二种偏见:面对负面情绪,我控制不了自己。

你肯定也听其他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也不想发脾气,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那事实是这样吗?
心理学家黛安·泰斯(Dianne Tice)对 400 多个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会主动陷入不快的情绪。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喜欢把情绪当成工具
 

2. 情绪可拿来勒索和原谅自己

你相信吗?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年轻女士犹豫好久,咬咬牙买了件奢侈衣服,然后穿着这件衣服和朋友在高档餐厅用餐,心情好到不行。可遗憾的是,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她衣服上。
前一秒还很淑女,面对这一幕,她立刻呵斥道:「哎呀,烦死了,妳没长眼吗?」
服务员连声道歉,年轻女士打断她说:「闭嘴吧,让人气死了!」一起用餐的朋友试图安慰她,她却更暴躁地说:「快离开这里吧,真是扫兴。」

看了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是很小的事情,而且已经发生了,这位年轻女士为什么会这样暴怒呢?
分析这真实的原因:首先,这位年轻女士提前就知道服务员肯定会道歉,甚至赔偿;其次,衣服脏了,这伤害到了年轻女士的骄傲感,而且她也自责没保护好这件昂贵的衣服。所以,服务员就成了她情绪发泄的对象。
除了这些,还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学研究发现,愤怒属于兴奋性情绪,越发泄,就越兴奋,这说明什么?说明让你陷入暴怒的不是具体事情,是你的发泄方式。
所以,说的更直白一些,你不是控制不了自己,是你把负面情绪当成震慑对方和原谅自己的工具了。
 

3. 保留偏见,竟是为了「善待」自己?

那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不幸的过去决定不了现在和未来,每个人又都可以控制自己,为什么很多人甘愿保留这样的偏见呢?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那是因为从本质上讲,「不幸」对你而言,其实是一种「善待」。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到刚才的例子,就拿弟弟整天不出门来说,如果他告诉你:「我就是不想出门,因为我懒得工作。」等待他的是什么呢?一定是各种指责对不对?
但把原因归究为过去的不幸,他就成了受害者,得到的是大家的同情而不是指责,所以,这是他对自己的善意。
接下来,再思考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和一个开公司的朋友聚会,她低落地说:「我是被孩子拴住了,根本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猜一下这个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没有孩子,我也可以很优秀。」
没有孩子,她真的就能事业有成吗?其实未必。
可生活中,我们却常常找这样的借口,比如因为离家远,所以不得已迟到了;又比如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所以错过了很喜欢的对象等等。
 

4. 自由幸福的生活,选择在我!

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是这些「不幸」只是用来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因为停在「原因论」,就代表着「错不在你」,更重要的是,还给了自己一个很美好的想法:如果没有这些事情,我也很优秀。
但有一点要强调,并不是说,过去对现在没有任何影响,其实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绝对。
人生重要的不在于生命给予了我们什么,而是如何善用被给予的东西。
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人生的不幸,是我们的主动选择。因为我们对不幸是有偏见的,要嘛以为是过去的错,要嘛觉得自己做不到。
所以说,不幸背后,是我们对自己的善意。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坚信,不管经历了什么,都可以走出不幸的旋涡,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只要自己愿意。

(……待续

下一篇,《被讨厌的勇气》【中】将继续分享「如何从认知上的调整入手」,了解在自由和幸福面前,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

【阿國重大新聞】非經授權,請勿抄襲

参考连结

 

- ads -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