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深水炸彈:米萊折損陣前大將
埃斯佩爾特因牽連毒梟正式請辭候選人
政治博弈一直是詭譎多變的,爾虞我詐更是政壇常態。許多人應該還記得,米萊當選總統前,在大選激戰之際,貝隆黨的許多主將接連爆出政治貪腐醜聞,例如某地市長被拍到與美女在歐洲遊艇度假,導致貝隆黨流失不少選票。聰明的人自然會聯想:難道這些黑料爆出的時間點僅僅是巧合嗎?還是說,正是在投票前幾週刻意安排的「政治炸彈」?
醜聞爆發與請辭
米萊總統上任後,這種政治爆料手段再次上演。距離國會議員大選不到兩週時間,米萊的得力大將——埃斯佩爾特,被爆出收取毒梟政治獻金的醜聞。經過多日否認與辯解,他終於在 2025年10月5日週日 宣布自動退選。這起事件對米萊政府而言,無異於一顆深水炸彈,震得執政陣營人心惶惶。
折損大將的米萊,能否在大選前扭轉局勢?這恐怕是一大疑問。10月6日週一匯市開盤,是否會再度掀起波瀾?美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會否趁勢對米萊政府提出更嚴苛的要求?陷入進退維谷的米萊,如今似乎只能指望 PRO黨或激進黨的援手。
市場信心與潛在衝擊
埃斯佩爾特與毒梟牽連的政治醜聞,勢必削弱投資者對米萊政府的信任,市場擔憂政府治理能力與政策連貫性下降,進而加大資本外流壓力。若因此導致政策延宕、財政支出變動或改革受阻,也將拖累經濟成長、稅收、外貿及資本流入,間接打擊貨幣穩定。
醜聞經過
阿根廷經濟學家、現任議員埃斯佩爾特,在捲入跨國資金醜聞後,本週日突然宣布退出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國會議員競選。美國司法文件顯示,他在 2020年1月 收到一家危地馬拉礦業公司匯款 20萬美元,而該公司與正於美國受審的毒梟 費德里科·「弗雷德」·馬查多 關係密切。
埃斯佩爾特在社交平台X發文,證實已向總統哈維爾·米萊遞交辭呈並獲准。他寫道:
「我將在司法機關證明自己的清白,不依賴任何特權或豁免。」
然而這段表態,與他此前堅持不退選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米萊隨即轉發該聲明,並強調:
「我們正在推進的深刻變革才是唯一重要的事,不會允許任何惡意操作危及這一進程。」
這番話被解讀為對執政聯盟內部矛盾的公開回應,也暗示了埃斯佩爾特退選背後的政治壓力。
48小時內的逆轉
此次辭職實為多方角力的結果。雖然醜聞曝光後,埃斯佩爾特連續兩日公開強調「絕不退選」,但隨著案情持續發酵,在執政聯盟與總統府的雙重壓力下,他最終被迫放棄。這場政治風暴不僅揭示了執政陣營內部矛盾,更為阿根廷政壇投下一枚震撼彈。
高層施壓與果斷切割
丑聞爆發後,幕後隨即展開一場關乎選情的緊急磋商。前總統 毛里西奧·馬克里 親赴奧利沃斯官邸,直言此事可能衝擊全國選情,並提醒這與2015年「變革聯盟」候選人 費爾南多·涅姆布羅 因醜聞退選的歷史如出一轍。
同時,布省的關鍵操盤手 塞巴斯蒂安·帕雷哈 與核心戰略師 聖地亞哥·卡普托,也一致建議米萊立即與埃斯佩爾特切割,以控制輿論火勢,避免危及大局。
防線崩塌:矛盾重重的說法
埃斯佩爾特的自我辯護屢屢出現矛盾,信任度迅速崩潰:
-
航班謊言:起初聲稱僅一次與馬查多同機,但司法調查顯示,他在2019年大選期間至少 五次 與馬查多同行,並存在商業合作。
-
資金實錘:記者 烏戈·阿爾科納達·蒙 公布美國德州法院文件,證實 2020年1月,「Minas del Pueblo」向埃斯佩爾特匯款 20萬美元。該款項已成為審理馬查多同夥案件的關鍵證據。
-
反覆改口:他先是否認後承認合作;合同簽署日期在影片與廣播採訪中差距近一年。
終局:信用破產與被迫出局
總統府發言人 曼努埃爾·阿多爾尼 表示,埃斯佩爾特必須對外界作出更清晰解釋:
「作為現任公職人員,他有義務保持絕對透明。」
雖然埃斯佩爾特在週五與總統會面後仍堅稱「絕不退選」,但隨著證據鏈收緊與黨內壓力加劇,他的政治防線徹底潰散。最終,他於週日晚間宣布退選,這場政治危機暫告一段落。
尾聲提問
大家認為:10月6日週一,阿根廷美元行情是否將再度承受新一波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