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萊式經濟如同走在鋼索上:阿根廷百姓在「順差盈餘」夾縫中求生存

204

出口拉動順差增長,消費靠刷卡維持,2025年的米萊式經濟如履薄冰

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與普查局(INDEC)公布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阿根廷的貿易順差達到27.88億美元。乍看之下這個數字還不錯,但其實比起2024年同期的107.42億美元,縮水不少。

儘管如此,6月份的貿易表現還是值得一提的。該月的貿易順差為9.06億美元,是2025年迄今為止的最高紀錄。這主要是因為出口有所增加(特別是在能源領域),同時進口持續下滑。

具體而言,INDEC指出,阿根廷6月份的出口總額為72.75億美元,較5月成長4.4%,同比增加10.8%。

不過,雖然對外貿易傳來好消息,國內經濟卻仍相當脆弱。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UBA)經濟學院旗下的RA研究中心指出,目前阿根廷經濟雖然有些許回溫的跡象,但這可能只是「脆弱的反彈」,未來仍有停滯的風險。工業產值持續下滑,家庭消費則越來越依賴信用卡來維持。

阿根廷越來越多老百姓無力償還卡債

換句話說,所謂的「復甦」可能只是企業清理庫存的短期現象,而一般家庭則是靠刷卡度日,這樣的經濟狀況並不健康。

正因如此,許多企業主已經將目光轉向2026年。他們普遍認為,2025年不太可能實現真正的經濟復甦。儘管某些指標略有改善,但整體經濟活動仍然不穩,民間普遍不再期待今年下半年會有顯著回升,反而將希望寄託於2026年,盼望能迎來新的經濟循環。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在進行策略性佈局。阿根廷大型食品集團「Molino Cañuelas」近日收購了低價連鎖麵包品牌「Costumbres Argentinas」。該品牌由Luis Videla與Alejandra Coto(著名超市業者Alfredo Coto之女)於2014年創立,採用低成本加盟模式,目前擁有超過80家門市。

這項併購包含了門市據點、品牌權利、加盟體系以及Almar集團的完整生產設備;但生產工廠仍由創辦人保留,並將以出租方式提供新東家使用。這也反映出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大型企業仍積極整合品牌與通路。

另一方面,根據INDEC公布的最新數據,阿根廷6月份的批發物價指數(IPIM)上漲1.6%,終結了5月的通縮趨勢。這個漲幅與同期的零售通膨相當。細項來看,國產品價格上漲1.7%,進口品則上漲1.3%。

外資進入冷卻,自然資源仍具吸引力

儘管貿易順差與價格穩定帶來一絲曙光,但外資動能依舊不足。根據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CEPAL)發布的報告,2024年阿根廷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表現不佳,這與整個拉丁美洲的趨勢一致。CEPAL指出,美國的貿易政策也對區域投資環境造成壓力,呼籲各國應提出具體策略以吸引國際資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在自然資源領域的外資表現相對亮眼。儘管整體上該領域在拉美地區的吸金力有所下降,但阿根廷卻逆勢成長,投資額同比增長44%,為全區之冠。這主要得益於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開發項目的擴大。

CEPAL指出,這些新增投資主要來自原本就已在阿根廷營運的跨國企業,透過「利潤再投資」方式進行,這也顯示出新的外資仍對阿根廷保持觀望態度,短期內並未出現大量新資本進入。

預算削補貼,民生成代價

最後,雖然米萊政府透過大幅削減補貼以控制財政赤字,短期內似乎有效果,但這也讓民眾的生活成本變得更加沉重。

根據UBA-CONICET的「補貼與費率觀察站」調查,自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上任以來,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AMBA)的家庭在電力、天然氣、自來水與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開支增加了將近600%。以7月來看,該區域家庭在這四項目上的平均開銷達193,329披索,較上月上升5.4%,較去年同期高出40%。

具體來說,每月平均開支包括:電費45,993披索、天然氣46,693披索、水費30,861披索、交通費則高達69,783披索。從2023年12月至今,整體漲幅已達597%,而同期通膨僅為154%。

其中,天然氣漲幅最為驚人,自去年底起累積上漲了1,545%;年增幅26%,光是6月就再漲4%。其次是交通費,總漲幅770%、年增71%、月增4.9%。電費則增加351%、年增26%、月增8.2%。水費方面也上漲362%、年增33%、月增4.4%。


🔍 總結來說:

雖然阿根廷的對外貿易在短期內出現亮點,部分產業仍展現活力,但整體經濟仍面臨消費疲軟、外資不足與家庭負擔沉重等挑戰。學界與企業界普遍認為,真正的經濟復甦可能還要等到2026年才會逐步浮現。2025年,阿根廷如同走在鋼索之上,小心翼翼地尋求平衡。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