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拉动顺差增长,消费靠刷卡维持,2025年的米莱式经济如履薄冰
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与普查局(INDEC)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阿根廷的贸易顺差达到27.88亿美元。乍看之下这个数字还不错,但其实比起2024年同期的107.42亿美元,缩水不少。
尽管如此,6月份的贸易表现还是值得一提的。该月的贸易顺差为9.06亿美元,是2025年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这主要是因为出口有所增加(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同时进口持续下滑。
具体而言,INDEC指出,阿根廷6月份的出口总额为72.75亿美元,较5月成长4.4%,同比增加10.8%。
不过,虽然对外贸易传来好消息,国内经济却仍相当脆弱。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UBA)经济学院旗下的RA研究中心指出,目前阿根廷经济虽然有些许回温的迹象,但这可能只是「脆弱的反弹」,未来仍有停滞的风险。工业产值持续下滑,家庭消费则越来越依赖信用卡来维持。
阿根廷越来越多老百姓无力偿还卡债
换句话说,所谓的「复苏」可能只是企业清理库存的短期现象,而一般家庭则是靠刷卡度日,这样的经济状况并不健康。
正因如此,许多企业主已经将目光转向2026年。他们普遍认为,2025年不太可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复苏。尽管某些指标略有改善,但整体经济活动仍然不稳,民间普遍不再期待今年下半年会有显著回升,反而将希望寄托于2026年,盼望能迎来新的经济循环。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在进行策略性布局。阿根廷大型食品集团「Molino Cañuelas」近日收购了低价连锁面包品牌「Costumbres Argentinas」。该品牌由Luis Videla与Alejandra Coto(著名超市业者Alfredo Coto之女)于2014年创立,采用低成本加盟模式,目前拥有超过80家门市。
这项并购包含了门市据点、品牌权利、加盟体系以及Almar集团的完整生产设备;但生产工厂仍由创办人保留,并将以出租方式提供新东家使用。这也反映出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大型企业仍积极整合品牌与通路。
另一方面,根据INDEC公布的最新数据,阿根廷6月份的批发物价指数(IPIM)上涨1.6%,终结了5月的通缩趋势。这个涨幅与同期的零售通膨相当。细项来看,国产品价格上涨1.7%,进口品则上涨1.3%。
外资进入冷却,自然资源仍具吸引力
尽管贸易顺差与价格稳定带来一丝曙光,但外资动能依旧不足。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CEPAL)发布的报告,2024年阿根廷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表现不佳,这与整个拉丁美洲的趋势一致。CEPAL指出,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对区域投资环境造成压力,呼吁各国应提出具体策略以吸引国际资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外资表现相对亮眼。尽管整体上该领域在拉美地区的吸金力有所下降,但阿根廷却逆势成长,投资额同比增长44%,为全区之冠。这主要得益于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开发项目的扩大。
CEPAL指出,这些新增投资主要来自原本就已在阿根廷营运的跨国企业,透过「利润再投资」方式进行,这也显示出新的外资仍对阿根廷保持观望态度,短期内并未出现大量新资本进入。
预算削补贴,民生成代价
最后,虽然米莱政府透过大幅削减补贴以控制财政赤字,短期内似乎有效果,但这也让民众的生活成本变得更加沉重。
根据UBA-CONICET的「补贴与费率观察站」调查,自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上任以来,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AMBA)的家庭在电力、天然气、自来水与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开支增加了将近600%。以7月来看,该区域家庭在这四项目上的平均开销达193,329披索,较上月上升5.4%,较去年同期高出40%。
具体来说,每月平均开支包括:电费45,993披索、天然气46,693披索、水费30,861披索、交通费则高达69,783披索。从2023年12月至今,整体涨幅已达597%,而同期通膨仅为154%。
其中,天然气涨幅最为惊人,自去年底起累积上涨了1,545%;年增幅26%,光是6月就再涨4%。其次是交通费,总涨幅770%、年增71%、月增4.9%。电费则增加351%、年增26%、月增8.2%。水费方面也上涨362%、年增33%、月增4.4%。
🔍 总结来说:
虽然阿根廷的对外贸易在短期内出现亮点,部分产业仍展现活力,但整体经济仍面临消费疲软、外资不足与家庭负担沉重等挑战。学界与企业界普遍认为,真正的经济复苏可能还要等到2026年才会逐步浮现。2025年,阿根廷如同走在钢索之上,小心翼翼地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