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重大新聞網站報導,非經授權,請勿抄襲)阿根廷已經持續15年處於高度通貨膨脹的狀態下了,儘管歷任政府均曾推出不同平抑物價的政策與計畫,通貨膨脹卻只上升而不見下降。過去這幾年來,阿根廷所經歷的高度通貨膨脹如同頑疾一樣難纏,而這與阿根廷總體經濟的運作方式有主要關係,而不一定是國際情勢或成本問題所造成的結果。阿根廷公共政策的決策方式,造成了市場扭曲現象,最後產生了林林總總的問題:債臺高築、倒債違約或通貨膨脹等問題。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有健康問題的時候,例如過度肥胖,那麼正常來講,應該開始改善飲食。如果只是胖了幾公斤,那麼可能節食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假如問題在於過度肥胖,光靠幾餐的節食恐怕沒有辦法解決,就必須改變患者本身的飲食習慣,除了必須學習健康的進食方式以外,還必須開始運動鍛鍊。而阿根廷的經濟體質也就是如此,然而,從阿根廷政府制訂公共政策的方式來看,顯然阿根廷並沒有學會如何保持公共財政體質的健康。
很多時候,阿根廷政府在制訂公共政策的時候完全是散財童子的作法,官員們喜歡大手筆擴大各種公共財政開銷,但卻沒仔細思考所有政策背後都需要資金、人力、物力來維持,而這些資源要哪裡來?
除此之外,很少官員在制訂政策之後,還會追蹤評估公共政策的目標是否真的有兌現,也不在意這些公共政策對總體經濟條件所產生的政策事後評估影響。好大喜功的官員們疊床架屋地設立了各種辦公室:先是秘書處,然後是副秘書處,然後跟著設立局長職位,然後助理秘書,最後還有專用司機等。此外,官員們喜歡發放補助金來解決社會問題,彷彿政府的錢都是永遠花不完的金山銀山一樣。
這就好比開一家超市,每一排走道都要聘請一位特別的進貨專員負責採購進貨,每一條走道還要搭配一名專門的理貨員負責整理這一排貨架,每一位理貨員再配一名助理專門來回跑倉庫,最後還要聘請2位產品到期日期檢查員,一個上早班,一個下午班,兩人輪流檢查貨架上的商品日期是否過期,然後再各搭配一名助手,負責將檢查員發現到期或快要到期的商品特別送到倉庫裡面,說好聽一點,超市裡面每一排走道可以創造6個工作就業機會,如果超市有5排走道,就可以創造至少30個工作就業機會,但事實上是:再大的超市這樣搞也會倒。
最糟糕的是,很多公共政策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可以做評估,甚至很多公共政策在制訂的時候都是為了救急。現在阿根廷聯邦政府有20個部門,還有內閣首長辦公室,國務秘書處的數量將近90個,有超過200個國務副秘書處,700個國家部門的局長,140個其他分散行政工作的機構。
1993年時,阿根廷政府的經常帳支出為u$260億美元,2000年時增加為u$360億美元,2005年十回到u$250億美元。但是在2010年的時候增加了3倍,達到u$850億美元。2015年時幾乎又增加了2倍,高達u$1620億美元,今年則基本維持在u$950億美元。
從2005年開始之後,就可以看出阿根廷政府花錢就像沒有任何限制一樣。2004年的時候,國家通貨膨脹增長率是6.1%。此後,公共財政開銷(按美元計算)增加了4倍,按披索計算增加了159倍,國內物價上漲了64倍,通貨發行量也上漲了64倍。
過去幾年來,阿根廷政府制訂經濟政策的方式,就是大手筆地提高各種公共財政支出,完全不在意錢要從哪裡來?或者這些公帑的使用效率以及效果。而這幾十年來,阿根廷經濟停止成長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財政支出,都是依賴對民間財富的巧取豪奪,而其中一種手段就是靠著通貨膨脹。
阿根廷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陷入惡性循環,政府不斷攫取民間資源,而民間經濟成長陷入停擺而無法繼續創造工作就業機會,貧窮問題也就惡化,實質薪資也跟著下降,從過去幾十年來阿根廷政府的政策就可以看出,官員們只想提高公共財政開銷,如果錢不夠花就印鈔票解決,就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導致滾雪球一樣的結果,造成了經濟停滯型的通貨膨脹。
阿根廷如果想要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就必須改變經濟政策的慣性,想要有錢就必須提高生產力、招商引資,不能繼續讓財政赤字像個無底洞一樣,要讓人民能夠相信本國貨幣的幣值,打通世界貿易、招聘專業人才、提升國家教育水平,保護民間與政府的各種資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