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一座历史悠久却也充满血泪的圣城(三)

338

前两篇,我们提到耶路撒冷的起源、以色列王国的建立,以及耶路撒冷的历史和耶稣的降生,此篇将继续述说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历史。

【阿國重大新聞】非經授權,請勿抄襲

1. 动荡:十字军征伐与鄂图曼(奥斯曼)的和平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始于 1095 年,教皇波尔班(乌尔巴诺)二世煽动欧洲的职业军人、骑士、亡命之徒、土匪、农民等组成宗教热情高涨的队伍夺回了耶路撒冷
十字军进城后,屠杀了城内大多数的穆斯林和犹太人,幸存者则成为奴隶。1099 年,在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尸体上,一个个十字军国家建立了,耶路撒冷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

不过十字军对于耶路撒冷的控制不长,1187 年埃及穆斯林苏丹萨拉丁重新占领耶路撒冷,这引来了十字军的第三次东征。虽然萨拉丁在战场输了,但十字军还是没有拿下圣地。
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二世(Federico II el Grande)领导第六次十字军东征,靠着展现军力及外交谈判取回耶路撒冷,被后世誉为「兵不血刃的十字军」。根据合约,腓特烈二世重建了耶路撒冷王国并自任国王,不过他离开后却再也没有回到此地,因此耶路撒冷很快又被其他人占领了。
后来耶路撒冷又归属于埃及的马穆鲁克(马木路克)王朝,此时耶路撒冷已恢复了它的原貌,不仅重新装修了著名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甚至连犹太人也可以修建犹太教堂,欧洲的基督徒只要交一笔税也可以来朝圣,耶路撒冷又进入了和平稳定的时期。

圆顶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

到了 1516 年,鄂图曼帝国(土耳其,西班牙语:Imperio otomano)占领了耶路撒冷,奠定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黄金时代的苏莱曼大帝接纳新教徒,更保障境内的犹太人,他重建耶路撒冷,并整修了圣殿残留的哭墙。耶路撒冷重新恢复了圣地的样貌,人口增加到了一万六千多人,此后耶路撒冷在鄂图曼的统治下享受了 400 年左右安静而和平的时光。
到了 19 世纪时,当年雄踞一方的鄂图曼帝国遭到欧洲各国的肆意宰割,于是耶路撒冷的命运又开始充满了各种新的变数。
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股新的浪潮又开始推波助澜,这股浪潮就是著名的犹太复国主义(或称:锡安主义;西班牙语:Sionismo)。
犹太复国主义的根源非常深远,当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时,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心里就扎下回到圣城耶路撒冷的梦想,重建犹太人自己的家园。
但是现代版的犹太复国主义其实真正发酵于俄国沙皇时期。

在 1881 年有人暗杀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很快谣言四起,很多人都说是犹太人下的毒手,继任的亚历山大三世颁布法令,制定了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就是迫害犹太人。
当时整个沙俄的秘密警察与军队肆意屠杀犹太人,一时之间犹太人在沙俄几无立足之地。
于是从 1888 年到 1914 年,约有 200 万犹太人逃离了俄罗斯
虽然绝大部分跑到美国了,但是还有 2 万多人去了耶路撒冷,这股难民潮便为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另外 19 世纪的欧洲开始流行民族主义的思潮,受其影响犹太复国主义的理论也诞生了。
这种理论认为,如果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家园,就永远也不会安全。其实犹太人离开自己的故土已经上千年了,如今说要复国是十分难以想像的,不过当时很多的和平人士及欧美等许多国家,或是同情犹太民族的悲惨遭遇,或是基于政治利益考量,也觉得犹太人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因此渐渐的犹太复国主义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受压迫的犹太人也盼望着回到犹太人自己的故土。
但,犹太人真的能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吗?
毕竟当时中东一带绝大多数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在民族主义的浪潮席卷下,他们也想摆脱鄂图曼土耳其的统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阿拉伯国家。
虽说犹太人有钱、有靠山,但阿拉伯人有的是人多势众,那到底谁能赢得耶路撒冷的归属权?


- ads -

2. 犹太人的耶路撒冷,还是阿拉伯人的?

1914 年爆发了改变世界命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也改变了耶路撒冷今后的历史走向。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为同盟国(Potencias Centrales)和协约国(Aliados)两大阵营,鄂图曼帝国投向德意志帝国,导致俄国的海上运输路线被截断。
为了解救盟友俄国,英法两国决定在鄂图曼帝国的地盘上开辟一个新的战场,于是找到了阿拉伯人,承诺只要阿拉伯人牵制鄂图曼帝国,那英法就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阿拉伯国家。
随后著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de Arabia,原名:Thomas Edward Lawrence),就被派往中东,专门负责策动阿拉伯人起义。在他的活动之下,阿拉伯人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独立运动。

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de Arabia,原名:Thomas Edward Lawrence)

阿拉伯的独立运动引起鄂图曼帝国的注意,当时耶路撒冷的总督残暴无能,对于反抗份子极力杀戮,但是这种恐吓不仅没有吓退阿拉伯人,反而引发了更大的反抗浪潮。
费萨尔王子和阿拉伯的劳伦斯领导下的阿拉伯人节节胜利,起义军联手英国人向耶路撒冷直奔而来。耶路撒冷总督向德国人紧急求援,但德国已经是自顾不暇,结果鄂图曼帝国迅速崩坏,英军席卷了整个中东地区。1917 年英军与阿拉伯起义军攻占了耶路撒冷
至此,阿拉伯人建立一个统一的大阿拉伯国家的梦想看来是要实现了。
但当阿拉伯人为了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时候,时任英国的外交大臣贝尔福,他本身并不是犹太人,但是很早受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影响,自己演变成了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
且后来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后来大名鼎鼎的邱吉尔,都是大力支持犹太人建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他们的推动下,英国很快就走上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道路。

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

为什么英国人突然要帮犹太人建国?除了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 1917 年的战争形式。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打得非常胶着,英国的盟友俄国已经摇摇欲坠了,美国又隔洋观望,这两个国家都有很多犹太人,而且都很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英国人就盘算如果支持犹太人复国,一来可以稳住俄国,二来又可以与美国联合,是双面得利的事。
其实不只是英国,德国人也动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念头,他们甚至和鄂图曼土耳其谈好条件,准备在战后建立一个犹太民族的国家。同盟国协约国都意识到犹太复国主义在各国的广泛影响,并都希望得到该运动的帮助。
但到底还是英国人手脚更快,在 1917 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Declaración Balfour),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主国家,首都就定在耶路撒冷。直到这消息传出了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才知道被英国人利用了。


3. 英国人的搅和与中东的混乱

虽然贝尔福宣言确立了未来犹太国家的版图,但是这个犹太国家的建立仍有极大的困难,因为当时的巴勒斯坦一带大都是阿拉伯人,且都已经世世代代在这地方生活了,现在赶走阿拉伯人来建国,等于是强取豪夺,最后争执的结果还是回到英国托管。
但是英国人在当地却不受欢迎,因为英国提出的贝尔福宣言利于犹太人而不利于阿拉伯人,因此阿拉伯人当然是以实际行动反抗贝尔福宣言
1920 年阿拉伯人发起抗争,并演变成武力冲突。耶路撒冷的英国警察无法对付几万人的暴乱,混乱当中英国警察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然而冲突过后,有人就提出了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先试着和平共处。问题是双方都想要耶路撒冷,犹太人成立了自己的防卫队,阿拉伯人也毫不让步,冲突一触即发。
为了缓和局势,英国政府派邱吉尔耶路撒冷调解纷争,邱吉尔耶路撒冷一部分的管理权力从英国政府手中移交给阿拉伯人,他在两个当地的名门望族中各挑选出一人分别委任为市长穆夫提(Muftí,穆夫提是指伊斯兰国家里很重要的一个决策者,是一方领袖的作用。)此两者,好比是古代的中国地方上的权力人物,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地方乡绅。
邱吉尔这个设计别有用心,相当于一个代表官方权力,一个掌管民间权力。
而他选的这两个人却是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并以做为权力制衡,换言之就是存心挑起内斗。
果不其然到了 1929 年因为宗教矛盾,耶路撒冷爆发阿拉伯人与犹太人间的族群冲突,事件中双方共计死亡 243 人,受伤近千人,最后仍是英国出动军队武力镇压。
到了 1933 年,德国希特勒上台,他是个狂热的反犹太主义者,于是阿拉伯人开始亲近希特勒,支持法西斯。希特勒在欧洲掀起了新一轮的反犹太狂潮,许多欧洲的犹太人纷纷逃往巴勒斯坦,结果到了 1936 年,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超过 40 万,而基督徒和穆斯林加起来才 600 人,强弱形势完全就逆转了。
此时英国人开始着手建设新的耶路撒冷城,一时间耶路撒冷变成了经济繁荣的大都会。很可惜经济的繁荣并没有带来民族的和谐,暴乱还是不时的发生。虽然双方也曾有过讲和的意愿,但是以牙还牙的暴力还是大家最喜欢的方案。
到了 1939 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发布了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移民耶路撒冷
英国人的出尔反尔让犹太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只能依靠自己。同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待续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