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新冠變異株XFG首次在阿根廷被檢出

196

在各國快速崛起的新冠變異株,俗稱《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不久前也在巴西發現,以及另外 38 個國家,首次在阿根廷被檢出。這是兩個 Ómicron 亞系(LF.7 和 LP.8.1.2)的基因重組,目前已在多個國家成為主要流行株。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的稱號,是由多個 SARS-CoV-2 變異株 XFG 重組,這樣的混合讓人聯想到作家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筆下的怪物,並非代表其更具危險性。

  • 《科學怪人》是西方第一部科幻小說,問世已兩百年了,仍然是常銷書。小說主角是一位科學家,他到墳場蒐集屍塊,拼湊出一位身高二米四的巨人。小說中的插圖,或是小說的漫畫版,都刻意在那位巨人頭上、身上留下縫線,無異向讀者交代他的來歷。

根據最新的國家流行病學通報(BEN),該變異株在 2025 年第 26 及 27 週由阿根廷國家參考實驗室 INEI-ANLIS “Dr. Carlos G. Malbrán”與全國呼吸道病毒網絡合作通過基因組分析發現。

在那段時間共分析了 164 個樣本,確認了 3 例 XFG 感染病例。雖然數量不多,但專家表示其比例正在增加,與其他地區的趨勢相符。截至 6 月底,XFG 佔阿根廷病例的 3,37%,而在近月(第25至28週)中,該株已佔超過一半病例。

全球新冠疫情(COVID-19)呈上升趨勢,阿根廷寒假旅遊季剛過,出國遊玩的人群相繼回國更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

專家籲脆弱族群提高警覺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 XFG 列為「需監控變異株」(VUM),因其傳播快速,但目前無證據顯示其會造成比其他 Ómicron 株更嚴重的病情。在東南亞成為主流的地區,病例與住院人數有增加,但並未見臨床嚴重度顯著上升。阿根廷的病毒流行仍低,住院率比 2024 年同期下降 71%。

根據報導,COVID 新變異株 XFG(俗稱“Frankenstein”)具有幾個容易辨識的症狀,特別是當以下症狀同時出現時需特別注意:

  • 聲音嘶啞或聲音沙啞(Ronquera o voz áspera)
  • 失音或聲音部分喪失(Afonía o pérdida parcial de la voz)
  • 喉嚨痛(Dolor de garganta)
  • 噁心、嘔吐和腹瀉(Náuseas, vómitos y diarrea)
  • 胃酸過多和腹脹(Acidez estomacal y distensión abdominal)
  • 胃痛或便秘(Dolor estomacal o estreñimiento)

XFG 特有的症狀包括聲音嘶啞(voz ronca)、失音(afonía,甚至幾天內完全失聲,這在之前的變異株中較少見。

感染科醫師 Ricardo Teijeiro  (MN58065) 提醒,因為 XFG 是 Ómicron 的基因重組,先前感染或接種疫苗者仍有一定的保護力。

疫苗接種建議

阿根廷衛生部重申,疫苗是預防重症的最重要工具,尤其對高風險族群。自疫情開始,阿根廷已施打超過 1,18 億劑疫苗。現建議 6 個月以上人士完成基礎接種並在過去 6 個月內施打至少一劑追加劑。根據風險等級,追加劑接種頻率如下:

  • 高風險:50 歲以上者、孕婦、免疫力低下者,每 6 個月追加劑一次。
  • 中風險:慢性病患者、肥胖者、醫護人員,每 12 個月追加劑一次。
  • 低風險:無合併症、6 個月至 49 歲者,每年追加劑一次。

疫苗可透過全國醫院、衛生所及公共接種點取得,且阿根廷自主研發的蛋白重組(proteína recombinante)疫苗 ARVAC 也已經在藥局上市

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
隨時接收最新消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pse.is/6dedab
你也可以選擇開啟小鈴鐺。
La variante Frankenstein de COVID-19 ya está en el país y se investiga su impacto: qué hay que saber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