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想重啟中國在阿根廷最大的工程 但不提供任何資金

297

自 2015 年中國葛洲壩集團(Gezhouba Group)贏得聖克魯斯省(Santa Cruz)兩座水力發電站建設的招標以來,該工程進展一波三折。如今,阿根廷政府決定重新啟動這一項目,但前提是政府不出資一分錢,全部投資須由中國政府負責,無論資金來源方式為何。

這是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上周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 G20 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對話時提出的主要條件。米雷伊深知這是中國對阿根廷的核心訴求,並以務實與直接的外交風格,迅速將此問題擺上談判桌。

工程背景

水壩的工程包括兩座水壩:Néstor Kirchner 總統大壩與 Jorge Cepernic 省長大壩,合約由葛洲壩集團於 2015 年得標並開始建設。工程起初是由中國與阿根廷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SWAP)來提供資金支持。

然而,隨著 2015 年底阿根廷政權更替,時任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以項目涉嫌腐敗及環境影響問題,宣布暫停該項目。特別是工程可能威脅到聖克魯斯省當地特有的瀕危鳥類 macá tobiano(阿根廷鸊鷉)的棲息地。

然而,在中國的壓力下,北京方面要求布宜諾方面,工程款已被挪用一大部份(而且不全是施工進度),重啟工程時得先還錢。工程於 2016 年重新啟動,但條件包括 SWAP 得重新談判,當時並將工程更名為 Condor Cliff-La Barrancosa 水壩。

工程現狀

儘管工程在馬克里與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政府任內有所進展,米雷伊於 2023 年 12 月上台後,建設工程又整個停擺,政府明確表示剩餘的資金問題完全得由葛洲壩集團解決。

在此期間,由於政府遲遲未簽署第 12 號補遺協議,工程暫停只留下很少的工人,從去年 12 月大約 3500 人裁員到只剩大約 160 人維持現場基本運作;今年 10 月又有另一波裁員,大約只剩 70 名管理階層和工人。而中國方面也明確表示,在阿根廷未明確承諾之前,不再提供新的資金支持。

中企提醒:水壩融資不增加阿根廷財政赤字

中國建築公司葛洲壩集團(Gezhouba Group)向阿根廷政府強調,聖克魯斯兩座水壩的融資方式不涉及阿根廷公共資金,因此不會增加國家財政赤字。所需的資金由葛洲壩直接與中國及其他亞洲金融機構協商,而未來的利息則將通過水壩的發電收益來償還。

中阿談判焦點

北京政府認為,該項目是中阿合作的核心議題之一,尤其在改善雙邊關係後,具有重新啟動的可能性。然而,中方已知曉,阿根廷政府不會提供任何公共資金,因此所有成本需由中國全額承擔。

北京方面可能採用與秘魯的 Chancay 港(離利馬約 60 公里)類似的模式,該港口由中國國有企業中遠海運(COSCO Shipping)全資興建並於上週啟用,作為中國在拉美的重大投資之一。

影響與挑戰

若未能繼續施工,工程將面臨自然侵蝕甚至人為破壞的風險,還可能影響中國在阿根廷的經濟布局。根據原始計劃,這兩座水壩的總發電量將占阿根廷目前全國電力消耗的10%。截止 2024 年 10 月,工程的施工進度分別為 Jorge Cepernic 省長大壩完成 50%,Néstor Kirchner 總統大壩完成 30%。此外,阿根廷需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尤其是與中國加強合作可能帶來的外交挑戰。

中方的合作態度一直被認為是解決阿根廷經濟問題的重要契機,特別是在國際貨幣基金(FMI)的調停下,中國曾同意將阿根廷的貨幣互換協議還款期限延至 2026 年,避免阿根廷因無法償還而陷入違約風險。

中國目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擁有 3.65% 的投票權,並且在近年來成為董事會中最積極參與的股東之一。如果阿根廷未能如期支付到期款項並陷入違約狀態,且中國在今年 6 月 13 日的董事會會議中對此提出申訴,根據該機構章程,原定的 8 億美元撥款將被中止。

為避免這種情況,阿根廷唯一的選擇是向北京支付到期款項。當時,阿根廷甚至曾提議使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諾的 8 億美元款項來支付部分欠款,但中國拒絕了這一提議。最終,在 FMI 的協調下,Kristalina Georgieva 直接指示 Gita Gopinath 進行斡旋,並獲得多數西方董事的支持。

中國的 FMI 董事會代表對這一提議並未提出異議,並明確表示,北京的目標始終是協助遇到困難的國家,即便這些國家在外交上可能與中國存在一些摩擦,例如阿根廷。

Argentina destrabará la obra más importante que espera China, pero no pondrá un dólar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