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70%陣亡士兵 都未滿25歲

163

 

年是福克蘭群島戰役爆發四十周年。為期74天的戰爭,共造成649名阿國和255名英國士兵捐軀

阿根廷戰敗的主因在於兵力懸殊。

相較於英軍是以海軍陸戰隊為主力,當時上戰場的2萬3544名阿國大兵當中,竟然有51%都是當時正在服兵役的菜鳥兵。70%年齡不超過25歲,40%甚至連20歲都不到。根本是雞蛋碰石頭。

說這些年輕人被送去當砲灰一點都不為過,除了缺乏實戰經驗,據說很多士兵拿到的步槍都是故障的。

649名烈士中,以海軍居多,那是因為英軍擊沉了貝格拉諾將軍軍艦,直接造成323名阿國大兵犧牲,佔總死亡人數的一半。

戰爭結束後,重返民主的阿國政府因政治因素積極「去福克蘭戰爭化」,造成1877名參戰爭的榮民,因擺脫不了創傷,又得不到心理輔導,或抑鬱而終或自我了斷。

福克蘭群島主權的爭議最早始於殖民時代,十九世紀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統治獨立後,便將福克蘭群島納入版圖,但最早在該島殖民的英國也不甘示弱,直接在1833年派兵佔領。

接下來一百多年間,雖然雙方偶有爭吵,卻也相安無事。直到1982年,軍政府眼見經濟病入膏肓,發動想藉發動戰爭來翻盤,終究釀成人禍。

 

- ads -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