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没纳入官方公布数据的新冠死者

284

Susana是布省Campana区的居民,上个月26日于Hospital Austral de Pilar逝世,享年62岁。她住进加护病房已有七日,生前有呼吸衰竭和患有慢性肝病并且等待移植手术。
Susana于3月26日早上11点离世,但是隔天晚上约莫8点时,她的丈夫接到了一通Susana确诊新冠肺炎的电话,因为有密切接触史的缘故,所以他必须做居家检疫14天。但是,卫生部每日汇报的新冠死亡统计数字上却没有包含Susana这案例。
Susana不是唯一发生这种问题的,据报导,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案例也有相同情形,一例相同来自布省,另一例则来自布市。虽然政府当局规定相关医疗单位必须每12小时通报,但却没有依规定执行。
卫生部医药与决策支援副秘书Sonia Tarragona对此表示:「不应该有延迟通报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下,任何患者在医疗机构逝世都需要自动通报。3月30日卫生部发布的决策中就规定自动通报死亡患者和其死因的事项,我们对公共医疗系统的控管相对严格,但对私立医疗体系就相对不足,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形,的确令人担心。」
发生未纳入新冠肺炎确诊案例的情形,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人为疏失,另一种则是将资料载入通报系统有时间差。任何一间医疗机构,无论有无拿到新冠检测结果,都需将不幸离世的患者资讯通报至阿根廷医疗资讯整合系统(Sistema Integrado de Información Sanitaria Argentino-Sisa)。

针对Susana的事件,上星期,布市Campana区官方发言人则说:「我们总共有三名新冠肺炎死者,两名是最近48小时过世的,一名是上星期因癌症过世但死后确诊新冠肺炎的。」
Austral医院对此则表示:「家属说的句句属实。在阿根廷医疗资讯整合系统(Sisa)中,有一栏位需填上『死因』,但不少患者本身罹患多种病,死因不止有一个,像这一位死后确诊的,我们在她过世当下并不知情,所以当时填上了『不知名死因』。不过,我们将重新检视Sisa表格,将死因改成新冠肺炎,而这数据则明日或者后天才能反映在官方统计数据中。」
另一个案则是发生在布省Pilar区,一名住在Maipú地区的男子死后确诊新冠肺炎,但是Hospital Universitario的医生则是认为就算是死后确诊,也要资讯透明,所以通报时死因填上新冠肺炎。
首都的个案则是Cemic医院里一名同样是死后确诊的男子,于星期日过世,但是无论是当日星期日卫生部晚报,或是隔日星期一卫生部晨报都没有统计在内。
一直到3月30日起,国家卫生部才透过第680/2020决策将新冠肺炎纳入需通报法定疾病,并规定所有医疗机构都需每12小时通报新冠肺炎疑似、确诊以及死亡案例。所有依法通报的疑似病例都应启动隔离程序,并将采集到的检体送至检测中心。
如果医疗机构是私立机构,那么先由私立机构附设的检测中心测试是否为流感病毒,或是冠状病毒(只要是属于冠状病毒的都会呈现阳性结果)。如果流感病毒测试结果呈现阴性,而冠状病毒结果是阳性的,那么检体将会送至Malbrán检测中心复验新冠病毒。如果医疗机构是公立机构,那么有多家分区检验中心可以检测。
前卫生部秘书Adolfo Rubinstein说:「无论是否有其他病征,无论是否为死后确诊,只要是罹患新冠肺炎的死者,死因都必须填上新冠肺炎。」这就是通报程序,但是此通报程序有瑕疵,就是死后确诊的个案。如果各区域中没有人有系统的追踪、回溯个案的话,那么死因就不会填上新冠肺炎,统计数字就会有误。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该为填上的资料负责?是主治医师?还是医疗机构?对此,卫生部医药与决策支援副秘书Sonia Tarragona解释,所有疑似病患都因向上通报,之后再依确诊与否做更改。
Tarragona针对上述三个个案的问题做了以下解释:「这三件个案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一个警示。不过站在医生的立场来说,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新冠肺炎的症状有时跟普通肺炎一样,那么该怎么判断这真的是见仁见智。如果医疗机构中,有通报死于普通肺炎的患者并且没有列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那么卫生部疫调工作人员就会打电话询问该医院是否确定死者是被忽略的新冠肺炎患者。」
「医疗机构有责任填表通报。如果在医疗机构出现患者死亡的情形,医疗机构是最先知晓的,所以有责通报死亡患者资料。如果没有依照规定填表通报死亡,那么就是开立死亡证明书那位医生的责任。」Tarragona如是说。
新闻来源:

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
隨時接收最新消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pse.is/6dedab
你也可以選擇開啟小鈴鐺。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