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小作坊到年营收千万:Hongos del Pilar 的蘑菇传奇

102

从家庭小作坊到年营收千万

Hongos del Pilar 的蘑菇传奇

他毅然押上全部积蓄,投身手工蘑菇种植;如今,企业年营收已突破数百万美元。背后的成长密码是什么?三倍产能、25%的员工增长、数百万美元投资,以及对循环经济的执著坚守——这正是 Hongos del Pilar 的崛起之路。

Hongos del Pilar(皮拉尔蘑菇)的故事始于 1982 年。当时,创始人古斯塔沃还只是一名蘑菇推销员,每天奔波于各家餐厅。「那时候,蘑菇消费几乎全来自餐饮渠道,」现任总经理、其子马科斯·卡尔德隆回忆道,「但我父亲越来越难找到既保质、又保量的供应商。」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不如自己种!

从零开始,他四处请教、摸索技术,渐渐发现:这片市场几乎空白,潜力巨大。他租下一处旧鸡舍,亲手改造成菇房。白天种植,下午推销。一步步,场地升级了,技术成熟了,规模扩大了。「我始终佩服父亲那种因需求、好奇与敢于突破所混合出的动力,」马科斯说道。就这样,靠着多年攒下的积蓄,Hongos del Pilar 从小作坊起步,渐渐成形。

关键一跃:跻身行业标竿

1992 年,公司购下第一块地。两年后,古斯塔沃远赴西班牙学习技术,并引进了阿根廷前所未有的专业设备。「正是这些突破,让我们成为行业标竿,」马科斯自豪地说,「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引入专用蘑菇机械的企业,一下子站上了行业前沿。」2016 年,他们在国际行业博览会上斩获认可,进一步打响名声。

真正的跨越发生在 2019 年——他们启动了总投资 700 万美元的工厂改造计画,以分阶段贷款推进。至今已投入超 400 万美元,彻底推动工厂走向现代化与专业化。

蘑菇与循环经济:废料变成黄金

「我们利用家禽与马术产业的有机废料,透过堆肥制成纯天然培养基,」马科斯解释道。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还在每个环节创造新价值。蘑菇在可持续的环境中生长,成为健康又多用途的食品;而采收后的培养基还可二次堆肥,转化为农业、果园和园艺所需的高价值肥料,形成闭环模式。「我们把废物变为机会,负责任地完成循环。」

餐桌变革:蘑菇爬上一般家庭餐桌

近几年,阿根廷的蘑菇消费持续增长,不再侷限于餐厅,更大量走入家庭厨房。「这一变化推动行业转向鲜品市场,也逼着我们提升品质标准、延长保鲜期、改进包装,」马科斯说。公司主打白蘑菇和波多贝罗菇两款产品,它们正逐渐融入阿根廷人的日常饮食。

但扩张之路并不轻松。「我们必须打造一条可靠、可扩展的供应链,同时保障品质与交付,」马科斯强调。持续优化流程、推进自动化、提升效率,成为他们的日常课题。

产能翻三倍,就业增两成

公司定下目标:在 2030 年前将年产量从 100 万公斤提至 300 万公斤。2026 年将启动第三阶段投资。目前公司共有 250 名员工,随着产能扩张,预计还将新增 25% 的岗位。

团队多元而专业——涵盖会计师、建筑师、农学家、技术人员,也自主培养出栽培员、灌溉员、采收与包装工等一线技工。日常营运还依赖铁匠、泥瓦匠、水管工等维护岗位。「正是知识与技艺的结合,让我们能持续保证品质、推动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Hongos del Pilar 设有专门研发部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形态与新体验。「创新不只是引入技术,更是重新思考食物的可能形态、用途与消费场景。」

市场布局与未来展望

目前产品主要透过分销商销往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门多萨等主要地区,覆蓋全国。虽然批发仍占大部分,公司正努力加强与终端消费者的联结。

2024 年,公司营收约 1000 万美元,今年预计将突破 1200 万美元。

Hongos del Pilar 的成功证明:盈利与可持续能够兼得。凭借创新、责任与远见,他们融汇农业、科技与环保,真正走出一条既滋养人群、也守护地球的道路。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