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消费:批发市场与零售超市部分价格差距竟超过400%

118

阿根廷在经历多年的高度通货膨胀过后,尽管米莱政府上台后已经让物价相对趋于平稳,但市场价格之间的落差依然存在相当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货比三家不吃亏这句话在阿根廷依然十分适用。根据一项私人机构的报告,在不同销售管道采购,对家庭预算有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在购买肉类、水果和蔬菜时更是如此。

在如今每一分钱都很重要的时期,越来越多的阿根廷人会在购物前进行价格比较。然而,仅仅在不同的超市之间比较还不够,因为最大的差价并不在同一类型的商店之间,而是在不同销售管道之间。事实上,同样的商品在零售店与中央市场之间的价格差距可能超过400%。消费者越来越精打细算,价格差距动辄超过50%-400%。若无法与批发市场或大超市拼价格,社区自助超市就要寻找其他差异化优势。

根据阿根廷Focus Market咨询公司出具的报告揭示,分析了一个包含15种大众消费产品(如食品、饮料、清洁用品和美容产品)的购物篮,并发现不同销售管道之间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对消费者而言,从批发商到中央市场:真正划算的采购地点在哪里?

平均来看,邻近商店的价格差异为:杂货产品22%、水果蔬菜49%、肉类44%。但若与中央市场的价格比较,差距则更为惊人:水果蔬菜平均便宜193%,肉类便宜87%。

肉类

其中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猪颈肉(bondiola de cerdo),在肉铺售价为8,550比索,而在大型超市可达14,949比索,差价为75%。若与批发商比较,差距更扩大到89%。

其他部位的差距也类似。例如:

    • 真空封装牛肉(vacío):在便利商店为17,600比索,在批发商为11,999比索,相差47%。
    • 牛排骨(asado de tira):便利商店为16,400比索,批发商为11,298比索,相差45%。

水果与蔬菜

也出现明显的价格对比:

    • 奶油生菜(lechuga mantecosa):华人超市售价3,000比索,便利商店高达5,299比索,相差77%。
    • 圆番茄(tomate redondo):在蔬菜店为2,500比索,在折扣店为4,390比索,差距76%。
    • 黑皮马铃薯(papa negra):超市为899比索,蔬菜店为1,200比索,差距33%。

杂货类产品

在杂货类产品中,价格差异最大的是砂糖马黛茶,在最低价(批发商)与最高价(东方超市)之间相差34%。相比之下,像面粉的价格差距较小,约为13%。

其他商品

一些其他例子也令人惊讶:

    • 胶囊咖啡:同样一包在Mercado Libre售5,260比索,在外送平台为7,370比索,在某超市为8,120比索,在另一家为6,820比索。
    • 优质品牌奶糖酱(dulce de leche):400克装在超市为2,980比索,在外送平台为3,400比索,在Mercado Libre为2,820比索。

不过,也有些商品价格相对一致。例如:

    • 2.25升的汽水:在超市和外送平台售价均为4,200比索,而线上上平台如Mercado Libre略贵一些。

消费习惯:阿根廷人都在哪买?怎么买?

除了价格分析,该报告还包含了全国性的消费习惯调查:

    • 48%的受访者认为,在不打折的情况下,大型超市提供的价格最实惠;
    • 26%认为是批发商
    • 12%选择华人超市

在利用折扣方面:

    • 52%表示主要在大型超市使用优惠;
    • 29%在批发商;
    • 7%在华人超市。

至于购买肉类、水果和蔬菜的管道:

    • 81%选择在肉铺、禽类商店或蔬菜店购买;
    • 13%在大型超市;
    • 仅3%在全国性的便利商店购买。

关于购物频率:

    • 62%表示每周采购一次;
    • 18%每月采购一次;
    • 16%每天按需补货;
    • 4%表示会一次性采购数月所需商品。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