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之 江宁书生

405

《阅微草堂笔记》之因果故事-江宁书生
举人王金英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江苏的江宁有一位书生,住在某宦官人家废弃的园子里。

江宁区,今江苏省省会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

在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这个书生发现有位年轻艳丽的女子在窗外偷看他。书生心里明白,在这个时间出现的女子,不是鬼魅就是狐仙。
但是因他喜爱这位女子姣好的外表,所以没有感到畏惧恐怖,于是便招呼那名女子进到屋里,而她也依了书生的意思进入屋内。
然而那名女子始终不说一句话,问她问题也不回答,只是一直含笑默默、流目送盼而已。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书生依然不知道这位女子不说话的缘故。
一天书生拉着她的手追问原因,她终于拿起笔写出了自己的身世:
我的前世是明朝某一位翰林学士的姬妾,不幸在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因我生前喜欢用谗言来陷害别人,让整个家族的亲兄弟、骨肉同胞彼此不合、互相瞋恨对方。因此我死后到了阴曹地府,依挑拨离间的口业,受报便成一个不能说话的哑鬼,而我堕入鬼道变成哑鬼已经有二百多年了。
「您如果能为我抄写十部《金刚经》,借由佛陀的恩德与佛法的功德力,就能超拔我脱离哑鬼的苦海,那我将生生世世感念您的大恩大德。」
书生看完她写下的自陈书,便依她的乞求,着手抄写《金刚经》。
就在书生圆满抄写十部《金刚经》的那天,这名女子来找他,对他感恩地拜了又拜,并提笔写到:
「这十部《金刚经》的功德,帮助我忏悔前世的罪过,我已经可以脱离鬼道了。但是因我前世的罪孽太过深重,抄经的功德只够让我带着业障投胎转生,我必须再做三世的哑巴女人,才能够开口说话。」

【省思】

一个人的言语,反应着一个人的心念与思维。
严格说起来,一个人能「持五戒」、「修十善」,才能算是佛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而「十善」的相反则是「十恶」
十恶有哪些?

  • 杀、盗、淫,属身业
  • 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属口业
  • 贪、嗔、痴三者则属意业

人最容易犯下口业,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造下无边的罪业。
当一个人在骂人、说谎、说挑拨离间的话语,或是说好听的话,来满足私欲时,所发出的心念往往是非常恶毒的,有时甚至比实际做出来,所犯下的身业更恶毒!
这些恶毒的心念,透过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反应出来,将来所招感的恶果,如经所说,往往是「謇吃喑哑,口不能言,若有所说,不能明了」,就如同故事中女鬼一样,或是所说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也不爱听。

古人云: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又云「祸从口出」,这都是在告诫后人口业的后患;然而其更深层的意义,仍然是希望人能好好善护自己的心念,让恶念日减、善念日增,念念正念,祸患自然就远离了。
另外,古时因为纸张珍贵,印刷的技术不发达,抄写经典的实际意义,是希望经典能广为流通,让真理得以宣扬,让更多人能受益,所以抄写经典有一份殊胜的功德。现代人则可以印经取代抄经,一样有着传布真理、福音的殊胜功德。

【原文】

王孝廉金英言,江宁一书生,宿故家废园中。

月夜有艳女窥窻,心知非鬼即狐,爱其姣丽,亦不畏怖,招使入室,即宛转相就。

然始终无一语,问亦不答,惟含笑流盼而已。如是月余,莫喻其故。

一日,执而固问之,乃取笔作字曰:「妾前明某翰林侍姬,不幸夭逝。因平生巧于谗搆,使一门骨肉如水火,冥司见谴,罚为瘖鬼,已沉沦二百余年。」

「君能为书《金刚经》十部,得仗佛力,超拔苦海,则世世衔感矣。」

书生如其所乞。写竣之日,诣书生再拜,仍取笔作字曰:「藉金经忏悔,已脱离鬼趣。然前生罪重,仅能带业往生,尚须三世作哑妇,方能语也。」

【出处】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
隨時接收最新消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pse.is/6dedab
你也可以選擇開啟小鈴鐺。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