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盲点》任何人都会有的思维误区(下)

556

书接上回,《思维盲点》【上】第一个重要内容的总结就是:任何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思维盲点,人们自我认知的限制和思维定势导致了思维盲点的产生

【阿國重大新聞】非經授權,請勿抄襲


接着,继续来说第二个重要内容:思维盲点有什么弊端和危害?

爱品头论足竟是盲点弊端

美国哲学家亨利·大卫·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有句名言: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离得再近也无法连成一片陆地。

—– 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大卫·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是最难的,思维的盲点无疑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习惯于对他人的生活品头论足,则是我们犯的最大的错误。
威廉·詹姆斯在书中,对此提出了解决之道。他认为,人们应当站在豁达者的角度,对于那些我们无法理解无害于我们的他人的生活方式,给予充分的包容、尊重和迁就,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因为我们自身存在思维盲点,而对他人品头论足。
思维盲点不容小觑,主要影响人际关系,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思维盲点,还有可能酿成大祸。
例如 1990 年的英国航空 5390 号航班事故,飞机驾驶员的一块挡风玻璃突然脱落,机长被吸到机外,副机长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最终安全迫降。调查组为了完全搞清事故的原因,约谈了飞机的维修人员,结果谈话的内容让调查组大为震惊。

飞航事故栽在小小螺丝

原来维修人员在对飞机进行日常维修时,几乎不察看维修手册,只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这导致了他在更换挡风玻璃时,用了比设计规格短稍短 2.5 公厘的螺丝,当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压差增大,小一号的螺丝固定不住挡风玻璃,导致挡风玻璃脱落,就是维修人员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险些酿成机毁人亡的大祸。
在维修人员的思维模式里,靠经验干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所以这样的工作模式一直在延续,也酝酿着意想不到的灾难。
思维盲点有时候很难察觉,这些不易察觉的思维盲点,带来的危害和弊端无疑更大。这就是英国航空5390号航班事故给我们带来的警示。

思维判断错,幸福拜拜!

除此之外,思维方式还会影响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比如: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乐观主义(Optimismo)者认为人生是美好的,那些快乐幸福的事情就是人生的美好之处,同时困难与逆境也必不可少,那是人成长进步的动力,可以激励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更加强大,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的衬托,才会使人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相反的,悲观主义(Pesimismo)者则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幸福短暂、美好易逝,人活着就是一场走向死亡的苦旅。
不同的思维带来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带来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一旦陷入思维误区就可能失去正确的判断力,产生悲观主义的情绪和认识,影响人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威廉·詹姆斯认为,我们不必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而绞尽脑汁,因为过于执著的寻找,反而会使人的思维出现盲点,更加不容易找到生活的意义。
我们只需要保持梦想者的进取和探索的姿态,坚持快乐生活的原则,去迎接生活洗礼,感知人生真味,就能够在平凡日常的生活里找到人生的价值。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思维盲点有什么弊端和危害

避免盲点的三途径

最后一个重点则是:怎样避免思维盲点?思维盲点可以被彻底消除吗?
既然上面提到的思维盲点,会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危害和弊端,那麽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够让人避免思维盲点呢?
威廉·詹姆斯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个具体的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我们常常听长辈对我们得意的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或者,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其实这些话都是在表明,我的经验比你丰富,处理问题比你拿手,事实也确实如此。
我们觉得棘手难办的事情,在他们那里似乎就轻易的就解决了;我们觉得天塌了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微不足道,这是为什么呢?对!就是经验。
  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记得的经验越多、思维的盲点就会越少,在面对问题时也就越从容,就像一个新来的员工,总需要老员工指点才能胜任工作一样。积累有价值的经验,意味着可以更加轻松的解决问题。

第二个途径是,运用内省法。

  内省法是一种思维的自我检查。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一件事情当时觉得处理的很好,但是过后回想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心理学上我们的这种反思就叫做内省。
内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及时消除思维的盲点,防止我们进入误区而不能自拔,古人言:「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途径是,发挥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麽复杂,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小年纪的司马光看见掉到水缸里的小伙伴,急中生智砸破水缸让水流出使小伙伴获救,他发挥的就是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的思维方法。

前面提到的经验积累,对消除思维盲点有正面的作用,但同时也要警惕知识经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被僵化的、无价值的经验束缚头脑,形成惯性思维,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一旦我们拥有了创造性思维,就能够大面积的消除思维盲点。
说完了消除思维盲点的三个小途径,接着再来重点解读一下实用主义

打破思维局限的一大利器

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Pragmatismo)推崇备至,认为实用主义是一种可以改造世界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想要更好的理解实用主义,只需要抓住实用主义的两个主轴,那就是实践和效果
通过实践检验效果是实用主义的核心要义,判断一件事情有没有价值,只需要看最终的结果,如果结果是好的,那麽证明这件事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没有价值。
实用主义者认为,有用即真理,真理即工具(可以为人所运用)。
实用主义对人的行动有这样的指导:一切不能知道实际行动的思想,都是暂时不用考虑的思想;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是做出抉择的最高标准;为了保证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过程也需要被重视。
威廉·詹姆斯看来,只有掌握实用主义的方法论,才能够使人摆脱思维盲点的困扰。
为了更好的理解实用主义,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

面对一个上了锁的箱子,一般人可能只考虑怎么打开锁,而实用主义者则考虑如何打开箱子,他们的思维往往更加开阔,容易突破思维局限,提出大胆而有用的想法。

  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对美国的影响深远,他塑造了美国人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的冒险精神和务实传统,对美国的发展和进步发挥过巨大作用,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但是谈到现在,大家一定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掌握了避免思维盲点的途径和方法,是不是就能够彻底消除思维盲点了?
威廉·詹姆斯告诉我们,真理是动态发展的,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真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而且,不能否认的是,人的认知永远都存在局限,彻底消除思维盲点是不现实。
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努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减少思维盲点,尽可能避免陷入思维误区,以上就是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


回顾一下之前所说过的重点──

<第一个重点>

任何人都有思维盲点吗?为什么会产生思维盲点?
威廉·詹姆斯认为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思维盲点,也正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才意识到盲点的存在。思维盲点产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受到人自身的认知水平,知识构成和专注程度的影响,同时与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如惯性思维也会导致的思维定势。

<第二个重点>

思维盲点有什么弊端和危害?
思维盲点会产生很多的弊端和危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 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是人们习惯于对他人的生活品头论足,导致人际关系的问题。
  2. 在工作中产生思维盲点,不仅会影响工作成效,还有可能引发不堪设想的后果。
  3. 影响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了生活不值得过的悲观情绪,思维盲点带来的弊端和危害不容小觑,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个重点>

怎样避免思维盲点?思维盲点可以被彻底消除吗?
威廉·詹姆斯如何避免思维盲点,提出了三个具体的途径:

  1. 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2. 充分运用内省法。
  3. 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

做为实用主义的推崇者,威廉·詹姆斯认为只有掌握实用主义的方法论,才能够使人摆脱思维盲点的困扰。他还告诉我们,真理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思维盲点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上述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尽可能减少思维盲点了。

(完)...

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
隨時接收最新消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pse.is/6dedab
你也可以選擇開啟小鈴鐺。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