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你介绍的书是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 (Kazuo Inamori) 的《活法》(Live Act)。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虽然你总是忙忙碌碌,可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即使看起来很努力,可是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对于世界,你总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虽然对现状有诸多不满,可却总是提不起劲去改变。又或者:你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儿女双全,旁人都羡慕你,可不知道为什么,你总是觉得不幸福、不快乐,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不妨读一读这本《活法》。
本书的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他 27 岁创办了京都陶瓷企业,52 岁创办第二间新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了世界的 500 强。1997 年 65 岁的稻盛和夫宣布退休退休前,他将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了佛门,12 年后他受到日本航空公司邀请担任董事长,当时的日本航空已经濒临破产,稻盛和夫临危受命接受了日航,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让日航扭亏为盈,甚至成为全球航空业的历任冠军。
稻盛和夫
首先,一个问题:你热爱你的工作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工作不就是谋生的手段吗?拿多少工资赚多少钱,有什么热不热爱的?可是在稻盛和夫看来,如果你抱有这样的观点,那麽你的事业永远都不可能成功。在书中,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心不唤物,物不至」,也就是说,你只有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呼唤它、去看见它。这种强烈的愿望能够燃烧的热情,是稻盛和夫事业成功的致胜法宝。
稻盛和夫第一次感受到这个道理是在 40 年前,那时候的他还刚刚创业。有一次,稻盛和夫参加了松下公司的董事长松下幸之助的演讲,松下先生在演讲时提到一个概念叫做水库式管理,他认为我们在风调雨顺的时期修建水库可以预防洪涝灾害。同样的道理,企业的管理也要在景气的时候为萧条期做好储备,听到松下先生这么说,底下的企业家们都开始抱怨,大家都说谁不知道要未雨绸缪,你老是强调水库有多重要,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建这个水库啊?松下先生听到大家的抱怨,无奈的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建水库!虽然我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要这么想!」
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这些听起来好像有点违心,可这绝对不是迷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做「吸引力法则」,内容是:当我们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思考某件事的时候,这件事情很可能真的就会发生。比如某个项目、某项工作,当你做梦都在想这件事的时候,这件事真的就会变成现实。当然有强烈的愿望还不够,你还要把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于脑袋里进行模拟演练,在开始你可能只是单纯的幻想,但在不断模拟演练之中梦想就会渐渐趋向现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处理工作时总是很周全,而另一些人,总是考虑不到细节。比如同样是安排一次会议,有的人发下通知,订好会议场所就撒手不管了。有的人却能把会议从头到尾,涉及到的内容都考虑清楚,甚至事先预料到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难道那个考虑周全的人只是比你细心一点?孰不知,他其实已经把整个会议在脑海里模拟演练了好多遍,在不同的演练中,他也在积累经验,改进方法,久而久之,他就能和普通人拉开差距,而事业的成功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你对你的工作能有强烈的愿望,并不断把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与现在头脑里,运行模拟演练,这个时候你不再把工作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而且真心的喜欢它。在稻盛和夫看来「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最开始的时候只能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该怎么办呢?稻盛和夫说姑且拼命投入工作再说,稻盛和夫说喜欢和投入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因为喜欢所以你会投入工作,同样的你投入久了,自然也会产生喜欢,而这个时候你就将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
什么是自燃型的人呢?稻盛和夫把人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点火才能燃烧的「可燃型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人」,还有一种,是自己能燃烧的「自燃型人」。举个例子:在公司里有一种人要等别人吩咐才去干活,这种人就是可燃型人。另外有一种人,就是你吩咐他去干,他也懒懒散散能不干就不干,这就是不燃型人。而稻盛和夫所说的自燃行为,就是那种你不需要吩咐,自动自发的人,这种人不仅自己对工作保有热情,还能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团队中的其他人。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那些事业成功的人,无一不是是自燃型的人。八十岁的李嘉诚坚持每天八点钟到办公室工作;雅虎 (Yahoo) 的梅丽莎·梅尔 (Marissa Ann Mayer) 有一周工作超过 130 小时的记录。
梅丽莎·安·梅尔 Marissa Ann Mayer
在书中稻盛和夫给介绍了他自己的经历,当初他刚刚创办公司对如何管理公司毫无经验,可是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一件小事决策失误也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该怎么办呢?稻盛和夫感到很迷茫,后来稻盛和夫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是按照原理、原则来判断事务、决策事务。
那麽什么是原理原则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就是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把它当作判断的基准就能作出正确的抉择。
稻盛和夫说经营企业和做人其实是一个道理,只要遵守原理、原则,你的人生也不会再感到困惑。那麽我们的人生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第一个原则就是「利他原则」
在稻盛和夫看来,利他是经商的原点,也是做人的根本。这段话可能很多人并不同意,企业本身就是追逐利益的,要是真做到利他还赚什么钱?可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真正的企业之神恰恰都是信奉利他原则的人。稻盛和夫一生创立了两个 500 强企业,也许是他坚信利他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当年稻盛先生临危受命,接手了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他刚刚上任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隶属于三大联盟,分别是星空联盟 (Star Alliance)、寰宇联盟 (Oneworld) 和天合联盟 (SkyTeam),日航属于以美航为首的 寰宇联盟。这时候,天河联盟 向他们递出了橄榄枝,说只要日航加入他们的联盟,就对日航进行财务支援。日航的干部们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也都决定要更换联盟,可稻盛先生说:「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换联盟可能是个好主意,可是美航作为我们的盟友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也得到了他们很多关照。如果现在更换联盟,美航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样做真的对吗?」
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当你以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时,你会理所当然的选择更换联盟。但你如果从「作为人,何谓正确?」的观点来看,那麽留在原来的联盟才是厚道的做法。在稻盛先生的据理力争下,日航最终没有更换联盟,美航喜出望外,不仅更加信任日航,还交给日航很多宝贵的经验,给予日航无私的援助,这对日航后来摆脱困境东山再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像稻盛和夫说的那样,如果你一味强调我,无论风帆升的多高航船也不会前行。
稻盛和夫的利他思维其实就是古话所说的「渡人先渡己,渡己如渡人」,当你拥有一颗利他之心,懂得了给予,你才配拥有;当你愿意成全别人你才最终能成全自己。稻盛和夫认为,当我们能拥有利他之心,你就不会被利益蒙蔽双眼,更容易抓住事情的本质。
这也是稻盛和夫提到的第二个人生原则:「抓住本质」。
简单看个问题,他的部下常常因为工作的事情发生争执,等大家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的时候,就会跑去找稻盛和夫解决。他在简单听取大家的说辞后总是能很快的找出问题的根源,轻松的解决纷争。稻盛和夫说,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认识到,任何覆杂的事情其实都是简单问题的投射。就拿部门纷争来说,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或者少说了一句感谢的话,这么简单。而这些问题的本质多半都是利己的,如果我们摒除功利心,在处理矛盾的时候问一句:这件事对公司有没有好处?有就做,没有就不做!那麽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其实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能把复杂事情简单处理的人。
亚马逊是一家世界 500 强的公司,有人问亚马逊的创始人:「这个世界变化这么快,你是如何让亚马逊屹立不倒的?」创始人说:「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化非常快,所以我不去思考什么是变化的,而是去思考什么是不变的?对我而言不变的东西很简单,就是人们永远希望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买到更好的东西。」亚马逊认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也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一点,所以才能成为最大的综合网络销售商。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发现本质的眼光,那麽做事便能事半功倍、化繁为简,将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待续…)
下一篇,我们谈谈稻盛和夫提到的第三个人生原则:「抑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