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沒納入官方公布數據的新冠死者

284

Susana是布省Campana區的居民,上個月26日於Hospital Austral de Pilar逝世,享年62歲。她住進加護病房已有七日,生前有呼吸衰竭和患有慢性肝病並且等待移植手術。
Susana於3月26日早上11點離世,但是隔天晚上約莫8點時,她的丈夫接到了一通Susana確診新冠肺炎的電話,因為有密切接觸史的緣故,所以他必須做居家檢疫14天。但是,衛生部每日彙報的新冠死亡統計數字上卻沒有包含Susana這案例。
Susana不是唯一發生這種問題的,據報導,至少還有另外兩個案例也有相同情形,一例相同來自布省,另一例則來自布市。雖然政府當局規定相關醫療單位必須每12小時通報,但卻沒有依規定執行。
衛生部醫藥與決策支援副秘書Sonia Tarragona對此表示:「不應該有延遲通報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下,任何患者在醫療機構逝世都需要自動通報。3月30日衛生部發佈的決策中就規定自動通報死亡患者和其死因的事項,我們對公共醫療系統的控管相對嚴格,但對私立醫療體系就相對不足,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形,的確令人擔心。」
發生未納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的情形,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人為疏失,另一種則是將資料載入通報系統有時間差。任何一間醫療機構,無論有無拿到新冠檢測結果,都需將不幸離世的患者資訊通報至阿根廷醫療資訊整合系統(Sistema Integrado de Información Sanitaria Argentino-Sisa)。

針對Susana的事件,上星期,布市Campana區官方發言人則說:「我們總共有三名新冠肺炎死者,兩名是最近48小時過世的,一名是上星期因癌症過世但死後確診新冠肺炎的。」
Austral醫院對此則表示:「家屬說的句句屬實。在阿根廷醫療資訊整合系統(Sisa)中,有一欄位需填上『死因』,但不少患者本身罹患多種病,死因不止有一個,像這一位死後確診的,我們在她過世當下並不知情,所以當時填上了『不知名死因』。不過,我們將重新檢視Sisa表格,將死因改成新冠肺炎,而這數據則明日或者後天才能反映在官方統計數據中。」
另一個案則是發生在布省Pilar區,一名住在Maipú地區的男子死後確診新冠肺炎,但是Hospital Universitario的醫生則是認為就算是死後確診,也要資訊透明,所以通報時死因填上新冠肺炎。
首都的個案則是Cemic醫院裡一名同樣是死後確診的男子,於星期日過世,但是無論是當日星期日衛生部晚報,或是隔日星期一衛生部晨報都沒有統計在內。
一直到3月30日起,國家衛生部才透過第680/2020決策將新冠肺炎納入需通報法定疾病,並規定所有醫療機構都需每12小時通報新冠肺炎疑似、確診以及死亡案例。所有依法通報的疑似病例都應啟動隔離程序,並將採集到的檢體送至檢測中心。
如果醫療機構是私立機構,那麼先由私立機構附設的檢測中心測試是否為流感病毒,或是冠狀病毒(只要是屬於冠狀病毒的都會呈現陽性結果)。如果流感病毒測試結果呈現陰性,而冠狀病毒結果是陽性的,那麼檢體將會送至Malbrán檢測中心複驗新冠病毒。如果醫療機構是公立機構,那麼有多家分區檢驗中心可以檢測。
前衛生部秘書Adolfo Rubinstein說:「無論是否有其他病徵,無論是否為死後確診,只要是罹患新冠肺炎的死者,死因都必須填上新冠肺炎。」這就是通報程序,但是此通報程序有瑕疵,就是死後確診的個案。如果各區域中沒有人有系統的追蹤、回溯個案的話,那麼死因就不會填上新冠肺炎,統計數字就會有誤。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該為填上的資料負責?是主治醫師?還是醫療機構?對此,衛生部醫藥與決策支援副秘書Sonia Tarragona解釋,所有疑似病患都因向上通報,之後再依確診與否做更改。
Tarragona針對上述三個個案的問題做了以下解釋:「這三件個案對我們來說當然是一個警示。不過站在醫生的立場來說,對他們來說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新冠肺炎的症狀有時跟普通肺炎一樣,那麼該怎麼判斷這真的是見仁見智。如果醫療機構中,有通報死於普通肺炎的患者並且沒有列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那麼衛生部疫調工作人員就會打電話詢問該醫院是否確定死者是被忽略的新冠肺炎患者。」
「醫療機構有責任填表通報。如果在醫療機構出現患者死亡的情形,醫療機構是最先知曉的,所以有責通報死亡患者資料。如果沒有依照規定填表通報死亡,那麼就是開立死亡證明書那位醫生的責任。」Tarragona如是說。
新聞來源:

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
隨時接收最新消息,點擊以下連結:
https://pse.is/6dedab
你也可以選擇開啟小鈴鐺。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