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解除16年廢金屬出口禁令

168

禁令歷史與解除背景

阿根廷政府於2024年底宣布結束長達16年的廢金屬出口禁令。該禁令最初於2009年由克里斯蒂娜·基什內爾政府實施,原意是保護國內鋼鐵產業,並限制包括鐵、鋼、銅及其他金屬廢料在內的出口行為。該禁令後續在多屆政府中多次延長,直至現任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決定廢止。

根據米萊政府負責去管制事務的部長費德里科·斯圖岑內格(Federico Sturzenegger)表示,這項禁令不僅壓低了本地廢料價格,還抑制了回收業的發展。他在社群媒體上指出:「政府不應該利用國家權力在人為分配市場利益,禁令的取消是自由市場對抗利益集團遊說的勝利。」

禁令對市場的影響

根據斯圖岑內格的說法,廢金屬出口禁令導致以下問題:

  • 壓低本地價格: 禁令抑制了廢金屬的市場價值。
  • 回收行業受限: 許多具經濟價值的回收業務無法運作。例如,廢棄銅線在國際市場上需求旺盛,但因出口限制而無法進行交易。
  • 利益分配失衡: 禁令使部分加工商受益,但損害了金屬廢料生產者的利益。

斯圖岑內格認為,解除禁令將鼓勵回收行業的創新與成長,為經濟注入活力。

多屆政府延長禁令的原因

禁令最初於2009年以180天臨時措施形式發布,但隨後在克里斯蒂娜·基什內爾毛里西奧·馬克里(Mauricio Macri)及阿爾貝托·費南德茲(Alberto Fernández)政府下多次延長。原因主要集中在:

  1. 鋼鐵產業需求: 廢金屬作為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禁令希望藉此確保本地供應穩定。
  2. 供應不足: 阿根廷國內結構性廢料供應不足,使得出口可能影響產業鏈的運作。

例如,2020年的第1040號法令及2023年的第70號法令明確指出,鋼鐵產業需要穩定的廢金屬供應,以避免因出口造成的短缺。

禁令解除後,市場反應不一。一方面,支持者認為此舉有助於促進回收業的發展與經濟活化;另一方面,反對者擔憂對國內鋼鐵產業的潛在衝擊。

政府表示,未來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並根據需要調整相關政策。隨著禁令解除,阿根廷廢金屬市場或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挑戰仍然存在,包括如何平衡產業需求與自由市場原則。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