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阿根廷媒體對於主張避用「封城隔離」來做為主要的防疫政策,也引用了國際間的專家提出,新冠疫情不該是世衛宣佈的Pandemic (全球大流行) 而是 Syndemic (併發性流行病),指新冠病毒是與其他慢性病 (老年、三高、心臟病、肥胖症) 相互作用下,才造成風險因素。因此提出觀點的專家認為,這有別於像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反對「瘟疫」大流行的狹義說法。
英國《金融時報》一位科學評論員安傑娜·阿胡加 (Anjana Ahuja) 撰文陳述,為什麼有學者說新冠肺炎 (Covid-19) 是《併發性流行病》?
聽到「我們面臨的,其實不是一場大流行病」或許令人振奮,可惜話還沒說完:我們其實深陷另一個大坑中:「併發性流行病」(英文syndemic/西文sindemia;或譯人群中疾病之間的交互作用、共病、疾苦糾結、綜合爆發)。
《併發性流行病》指的是,新冠病毒並不似孤狼式的無差別攻擊,它在人群中傳播肺炎和造成器官衰竭,事實上是有幫兇的,如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臟病,是這些原本的疾病加重了傷害。
每一個幫兇都是原本就熟悉的疾病,攜手共組成一個「共病黑手黨」。例如,肥胖症是罹患糖尿病和造成心臟病的高風險因素。但是,當這些本就時髦,雖然不會人傳人的疾病,其中的任何一種、或是多種再和新冠病毒組隊,患者就會陷入「併發性流行病」的境地,多種流行病聯合肆虐,加大臨床危險。《肥胖症評論》(Obesity Reviews) 刊物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得出結論,肥胖者死於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比非肥胖者高出近50%。
△醫學刊物《柳葉刀》(Lancet) 主編理查德•霍頓 (Richard Horton) 表示,這種混亂而錯綜複雜的流行病相互作用下,正是我們應該將Covid-19視為一種《併發性流行病》的原因。
霍頓在最近發表一篇評論,反對狹義的「瘟疫」說法。
他談到,眼下各界都專注於研發Covid-19藥物和疫苗時,強調「只關注這種病毒是錯誤的」。這場大流行的致命影響「不是該病毒單獨作用造成的,而是與糖尿病、肥胖症、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相互作用造成的,所有這些疾病都有一個背景:不平等和貧困。如果不應對這些因素,我們就無法完全控制感染」。
可是,面對新冠大流行正無限上綱,臨陣換將、定調這其實是一場《併發性流行病》,難道不會加大問題,引發更大的絕望感嗎?霍頓表示正相反,因為「這可以在我們等候疫苗的同時,採取一整套馬上就能落實的措施來保護人們」。他的基本處方是,針對那些常見的流行病治療:減輕肥胖症,改善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疾病。這意味著要讓醫療系統保持運轉,讓其他疾病得到治療。
肥胖症是英國首相強森 (Boris Johnson) 和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兩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共同面臨的高風險因素。7月,英國政府公布了一項新的肥胖症戰略,承諾禁止商家提供不健康食品的多次購買優惠,並整治垃圾食品廣告。但是,相比霍頓以及流行病學家邁克爾•馬莫 (Michael Marmot) 認定的更具實質性的問題:貧困和不平等對健康的影響,此舉給人以不痛不癢的感覺。
在高收入國家,肥胖症日益被視為窮人的一種疾病,第二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也集中在貧困社區,相同的地方也成了被COVID-19找到的痛處。儘管年齡是最大的風險因素——在英國第一波疫情的感染人群中,80歲以上人群比40歲以下人群的死亡幾率高70倍——貧困也是重要因素。根據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NHS) 和英格蘭公共衛生署 (Public Health England) 的數據,英國最貧困地區的COVID-19死亡率,是最不貧困地區的兩倍多。
可能的原因包括擁擠的住房 (這加大了保持社交距離和隔離的難度) ;從事的職業更加暴露在群眾中 (如衛生和社會保健、運輸和零售);移動依賴公共交通;當然還有原來就存在的健康欠佳狀況。
這樣的條件與較富裕員工的經歷形成對比。後者可以在舒適的家裡,對著筆電電腦坐等大流行結束,或是在上下班時改用私家車。這場危機將我們大致劃分為暴露的窮人和有保護的富人,COVID-19正在擴大 (而不是縮小) 衛生差距。
這令英國慈善機構——健康基金會 (Health Foundation) 感到擔憂。該基金會最近指出,最貧困地區的地方政府經歷了更嚴重的財政困難,同時當地死亡率也更高。這種嚴峻的對財富和福祉的雙重打擊尤其打擊了黑人、亞洲人和少數族裔社區。該慈善機構啟動了對COVID-19健康差異的調查,由馬莫擔任顧問,將於明年夏天發布報告。
「疾苦糾結理論」(Syndemic theory) 是康涅狄格大學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醫學人類學家,梅勒•辛格 (Merrill Singer) 於1996年提出,如同Syndemic一詞為共病的意思,疾苦糾結理論關注社會環境如何對健康造成影響,疾苦糾結理論的定義是:某個特定族群具有兩個或以上的疾病或健康狀態相互糾結,這些糾結的疾病或健康狀況是社會環境所導致,疾病或健康狀況的相互糾結使得該人口群遭受生理、社會或行為的負荷。
梅勒•辛格 (Merrill Singer) 創造了Syndemic (併發性流行病) 這個詞,認為該理念捕捉到了起作用的社會力量。「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考慮生物學問題,還要考慮社會結構力量,它們推動了疾病相互作用、造成高危人群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這包括COVID-19疫苗—當我們有了疫苗之後。」
關於大流行過後的經濟重新調整,人們有很多討論。更公平地向關鍵員工支付薪酬,將有助於彌補因貧窮而造成的健康劣勢。但辛格教授警告說,通向平等的道路上將會有一個熟悉的障礙:「維持現狀符合富裕的少數階層的既得利益」。
阿根廷媒體報導:

- Sindemia, falta de liderazgo político, nuevas narrativas y el foco en los asintomáticos: cuatro ejes fundamentales para pensar la pandemia en la región
- Los científicos creen que el coronavirus es una sindemia y no una pandemia
- Covid-19: ¿qué es una sindemia y por qué hay científicos que proponen llamar así a la crisis del coronavirus?
- FundéuRAE: “sindemia”, término vál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