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一天美元重挫、周二卻迅速反彈
市場「蜜月」為何這麼短?
在 10 月 27 日米萊黨選舉大勝後的隔天(週一),阿根廷股債雙漲、美元當日重挫 75 比索,一度讓市場出現短暫「蜜月」。不過,到了週二(10 月 28 日),這份平靜似乎轉瞬即逝:外匯市場的壓力迅速回歸,美元又回到選前水平,再次逼近匯率波動區間的上限。
具體來看,國家銀行美元牌價早盤上跳 45 比索至 1505;大盤(批發)價同樣走高,報 1478.5。金融板塊中,CCL 清算美元漲 2.3% 至 1493 比索;MEP 美元漲 2.7%,至 1480。
而許多僑胞最關注的黑市價格,平均報 1465 比索。
「蜜月」為何只有一天?
要解釋週二的回升,得先把鏡頭拉回選前幾週。彼時政治不確定性很強,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次米萊黨在 PRO 助攻下能拉開如此差距。恐懼情緒推動了極端避險:不少人將手頭資產換成美元,市場整體高度謹慎。選舉塵埃落定後,投資者的心態並未一下子切換為「無風險」,而是很快把焦點轉向短期匯率機制的操作與管理。
與此同時,週二中午布宜諾斯艾利斯金融區傳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言:美國財長已下令美國財政部停止在阿根廷外匯市場的干預——理由是主要目標(協助米萊贏下期中選舉)已完成。這個說法一出,立刻攪動了市場情緒。再加上阿根廷經濟部長卡布多明確表示將維持匯率「波動區間」制度,在不少交易員看來,這等於釋放了「美元仍然便宜」的信號。另一方面,旅行社稱週一諮詢量大增,也在側面預示著後續對美元的需求難降。
換句話說,選後資金從「押注勝選」很快轉為「觀察政策實施」。當下核心已不僅是「美元漲不漲」,而是米萊政府如何用手上的工具管理資金流,抑制波動,避免很快回到舊有壓力軌道。
短期走勢怎麼判?四個關鍵觀察點
當然,要精準預測美元走勢並不容易。國內利率、財政部籌措外匯以償還到期外債、以及市場解除避險倉位的節奏,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根據 Mega QM 的觀點,短期可以盯住四個關鍵因素:
-
財政部對美元的需求:到期外債需要外匯兌付,會階段性放大市場需求壓力。
-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豆、玉米、小麥等價格將直接決定出口盈餘規模。
-
外資流入:包括外商直接投資與外部融資管道的順暢度。
-
居民與機構的美元儲蓄偏好:取決於對未來比索穩定性的預期,可能劇烈波動。
簡單說,這四點將主導短期比索—美元的動態。Mega QM 同時提醒:若財政部融資安排理不順,單靠匯率平衡遠遠不夠。當前比索計價債務到期規模高於外債,若無法顯著「拉長久期」,在 2027 年總統大選前仍可能觸發新的緊張。市場也會緊盯「政策信號的先後順序」——過渡若處理得當,資金或從短線避險逐步切換到更長期配置;反之,避險情緒則可能迅速回潮。於是,美元再度成為「穩定性的溫度計」:政策一致性越強,比索越有可能挺住;一旦出現疑慮,資金「奔向美元」的本能很可能馬上回歸。
《華爾街日報》的觀點與貝隆黨內的相互指責
與匯市波動並行,輿論場也在發酵。引發廣泛討論的一篇分析來自《華爾街日報》——「貧民區拋棄了貝隆黨,把勝利交給了米萊」。報導強調:在歷來被視為貝隆黨票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都市區低收入社區,這次投票出現了顯著「冷卻」。這被視作一個政治拐點,為米萊政府注入了新的動能。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內部消耗、基層動員力走弱以及對不利經濟前景的擔心是決定性原因。報導直言:那些曾被艾薇塔視為「國家心臟與靈魂」的貧困群體,這一次大多選擇留在家中,這既是對貝隆黨八十年來主導地位的一次嚴厲警訊,也與中產階級更積極的投票動員形成鮮明對照。
在米萊政府取得「大勝」效果的背景下,貝隆黨內部開始激烈「對帳」。被監禁的前總統克里斯蒂娜及其「Campora 黨」在媒體與社交平台上,指責布省長阿克塞爾·基希洛夫把省級選舉與全國選舉「拆開」。而基希洛夫回擊稱,全國性的投票浪潮恰恰揭示了由基什內爾主義主導的貝隆黨存在的更深層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報導還指出:一些貝隆黨地方組織這次並未大力動員投票。原因並不複雜——他們在今年 9 月的地方選舉中已基本「穩位」,繼續投入的激勵自然不足。
貝隆黨「站起來」還是「走下坡」?老將的憂慮與鞭策
前參議員、前第一夫人希爾達·「奇切」·杜瓦德的表態,則將黨內焦點進一步推向「領導力」。她直言批評克里斯蒂娜·基什內爾與布省貝隆黨主席馬西莫·基什內爾,認為當前的「領導無能」「缺乏領導力」可能把這個政治力量帶向「消失」。
她強調,貝隆黨要重新站起來,必須由真正熱愛其教義的領導人來帶頭;而在她看來,克里斯蒂娜目前反而成了「團結的絆腳石」,應當展現胸懷,促成真正的團結。
杜瓦德強調:「我絕不接受馬西莫·基什內爾(Máximo Kirchner)擔任布省貝隆黨主席。」
她提醒:認同「重建貝隆黨」的人應該立刻投入工作,並儘快重整領導層。否則,貝隆黨可能重蹈其他政黨的覆轍。她也重申了貝隆黨的根基——社會正義——並點出一個樸素而尖銳的財政現實:「國家要有資源,無非兩條:要麼開動印鈔機,要麼創造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