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茲(Joseph Stiglitz)在哥倫比亞一年一度的加博新聞節(Festival Gabo)上,公開批評阿根廷過去和現在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IMF)的過度依賴。
他直言警告:阿根廷「正處於另一場危機的門檻上」。
史蒂格利茲特別點名前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時期大幅負債,但又默許了資金外流;以及米雷伊(Javier Milei)政府續借巨款導致債務不可持續的問題,「且又允許資金外流」,導致危機惡化。因此認為阿根廷目前正站在另一場經濟危機的門檻上。
史蒂格利茲提到,2015 年馬克里執政初期為了開放經濟,向 FMI 借了 440 億美元貸款, FMI 在放款後允許資金外流,「阿根廷最富有階層將錢匯出,卻未有人監督資金用途」。他認為馬克里的經濟政策是造成現今危機的根源,指責他的開放市場政策導致國家負債累累,並引發經濟崩潰。
對於目前米雷伊政府的情況,史蒂格利茲批評「問題因米雷伊而惡化」,指出阿根廷未能償還當初的 440 億美元貸款,卻又跟 FMI 舉債取得新貸款 200 億美元,二者均無力償還。
他表示,所謂的通膨下降只是因為利用這些貸款( 200 億美元)穩定匯率所致,並非根本改善經濟。
史蒂格利茲強調,「阿根廷的債務超過 560 億美元,根本不具有可持續性」,預言未來幾年內阿根廷將再度陷入嚴重經濟危機。他強調儘管目前數據顯示通膨有下降趨勢,但從整體經濟狀況來看,危機迫在眉睫。
馬丁·古茲曼被任命為經濟部長時,身為導師的斯蒂格利茲給予支持,並與他保持長期合作,共同在哥倫比亞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政策對話計劃中推動宏觀經濟改革思想。
阿根廷前經濟部長馬丁·古茲曼(Martín Guzmán)的導師
在 2019 年,馬丁·古茲曼(Martín Guzmán)被任命為阿根廷經濟部長時,身為導師和重要影響者的史蒂格利茲,對古茲曼的經濟思維和政策支持有深厚的個人與專業關係,並與他保持長期合作。兩人曾一起合作在宏觀經濟與發展政策領域研究和推動改革。
- 史蒂格利茲(Joseph Stiglitz)作為著名批判新自由主義並關注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學家,曾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Infobae 的報導還稱,史蒂格利茲本人在 2022 年「忽視通膨」,還大力讚揚了當時阿根廷的經濟在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政府下「出現奇蹟」。
今年史蒂格利茲與前經濟部長馬丁·古茲曼(Martín Guzmán)等學者就應教宗方濟各邀請,發表報告探討開發中國家債務危機的成因與對策,呼籲國際改革以減輕債務負擔,改善資金透明度及重新調整債務結構,防止資源錯配等問題。
Según Joseph Stiglitz, Nobel de Economía y mentor de Martín Guzmán, la Argentina está a las puertas de otra crisis
史蒂格利茲的立場顯得較為悲觀,強調債務風險嚴重和過去政策錯誤導致新一輪危機迫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主張是,阿根廷以往與現行政府舉借 FMI 債務及資金流失的管理失當,認為這是造成國家經濟未來不穩定並可能引發新一波危機的關鍵因素,呼籲必須推動結構性改革與國際援助體系的根本變革,以避免危機重演。
觀點主題 | 史蒂格利茲(Joseph Stiglitz)觀點 | 摩根大通(J.P. Morgan)觀點 |
經濟前景總體評估 | 警告阿根廷「處於另一場危機的門檻」,認為債務不可持續,問題將惡化。 | 具高度樂觀態度,認為在政治穩定與改革推動下,有望結束十年經濟停滯,迎來持續成長。 |
債務問題看法 | 批評馬克里與米萊向FMI借款且資金流失,造成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將引發危機。 | 強調近年積極的財政整頓與債務管理,債務改善明顯,未來外債服務有望可控。 |
通貨膨脹問題 | 指通膨下降主要是借貸融資穩匯率結果,非真正解決結構問題。 | 預測通膨將持續顯著下降,逼近穩定水準,並為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撐。 |
政治影響與可持續性 | 認為政治弱勢與政策失誤加劇債務風險,未來幾年恐再現危機。 | 依靠選舉結果及改革推進,持續政治支持下將穩定經濟環境。 |
改革建議與國際合作 | 呼籲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提升透明度與債務重組效率。 | 聚焦國內政策改善,通過財政及貨幣政策調整促經濟結構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