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現象的另一面:為什麼數據下降,仍有五成阿根廷人無法負擔基本開銷或儲蓄?
根據 UTDT 大學的調查,阿根廷貧窮率的顯著下降。然而,專家直言指出這些數字未必能完整反映現實。
通貨膨脹的下降是當朝政府最常表彰的成績之一。本週,UTDT 經濟學家 Martín González Rozada 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 年上半年全國貧窮家庭比例降至 31,6%,去年同期則為 52,9%,等於大幅下降超過 20 個百分點。此外,其「即時貧窮觀測」指出,極端貧窮率從 18,2% 降至 7,4%。
UTDT 說明,2024 年上半年到 2024 年四月至九月期間,貧窮率下降了 8 個百分點(由 52,9% 降到 44,9%)。這主要是因為家庭人均實質收入增加,增速超過基本生活費用漲幅,且兩者間所得分配也更平均。
- 這波下降創下現任政府上任以來最好的紀錄,且為自 2018 年下半年以來最低。數據將貧窮率的改善歸因於通貨膨脹降低及家庭收入成長優於基本生活開支。
- 雖然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下個官方報告預計九月釋出,但這波推估已與總統府發布的資訊一致,總統府將 2025年 第一季貧窮率訂在 31,7%。政府強調,這是多年來首次實質降低貧窮率的行政團隊。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UCA)社會債務觀察站主任 Agustín Salvia 認為,「就實際情況而言,不論與 2024 年上半年或 2023 年第四季相比,確實有顯著下降。但統計數據有時無法反映所有現實。貧窮率的下降是真實的,卻被數字誇大,無法展現各種結構性困難。」
實際的消費情況呈現赤字
消費表現
阿根廷的民間消費持續呈現不均衡的狀態。根據阿根廷商會(CAC)統計,5 月消費指數雖較去年同期成長 1,5%,但經季節調整後,較 4 月下滑了 0,4%。這已是今年最低的年增幅,顯示消費復甦尚屬初期。其他如中小企業協會(CAME)統計的零售銷售,也持續反映內需疲軟。
消費能力與固定支出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UCA)的專家指出,實際消費能力的提升,無法與貧困線的減少相提並論,這與 2024 年以前的情況不同。主要原因是價格結構出現變化,家庭需支付更多的固定開銷(如瓦斯、水電、交通等),而這些服務費用持續上升,即使實質收入提升,也難以應對日常開銷。他提到部分食品價格漲幅低於整體通膨,有助於增加在此類別的消費能力,但因為儲蓄能力惡化,整體消費指數未見明顯好轉。
經濟壓力持續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UCA)的專家並強調「經濟疲憊」(Estrés económico)的現象,即無法應付基本生活需求。阿根廷社會債務觀察站(ODSA)一項研究顯示,有半數民眾認為自己無法撐到月底且無法儲蓄,這種現象在中產階級與高所得族群也常見。2024 年,經濟壓力同樣嚴重,主要原因為糧食不安全以及醫療支出縮減等。
薪資與通膨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UCA)的專家指出,2025 年一開始曾有短暫消費好轉,但隨後中斷,就是因為物價雖然下滑,薪資卻未能持續成長。在 2025 年第一季,薪資增幅落後於通膨,形成「脆弱的中產階級」。許多人雖有消費和改善生活的期待,目前仍在等待就業、薪資、退休金和最低工資同期提升。
INDEC統計法調整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UCA)的專家也提及,2023年第四季起,國家統計局(INDEC)改進資料採集方式,家庭調查更精確計入「非勞動收入」如社福金。這一改變反映在近期明顯下降的數字——不代表民眾真正消費能力提升,而是數據測量改變。
據專家補充,2016 到 2023 年間的收入資料起伏較大,2024 年後統計方式的調整,精減所得,導致貧窮率呈低檔。「總結來說,貧窮率下降已遇到結構性 30% 的底線:食品消費能力略有提升,但在其他商品和服務上能力減弱,反映價格結構變動以及統計方法改變影響的數據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