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本土啤酒太贵,进口啤酒攻占超市冰箱

29

超市冰箱:为什么进口啤酒在超市比本地品牌还便宜?
阿根廷人真的更爱买进口啤酒吗?价格差到底有多大?

自从阿根廷政府推行进口开放与自由竞争政策后,消费者在超市里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面孔”的商品,包括民生用品。这些外来品牌很快就被阿根廷超市顾客接受,成为家庭日常采购的一部分。另一个很快被消费者注意到的变化,就是——进口啤酒来了,而且价格超诱人,竟然比本地啤酒还要便宜

不过,虽然对爱喝啤酒的消费者来说,荷包终于能喘口气,但阿根廷的本地啤酒厂却感受到一股“寒意”:本地啤酒业者抱怨自家的生意正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可能导致裁员与失业。来自巴西的 Brahma、Itaipava 和 Amstel 等品牌,正是这波变化的主角。这些巴西啤酒以低价抢市,刚好打中正在面对高物价的消费者。但这波进口热潮对本地啤酒业的影响有多大?消费者真的不选阿根廷品牌了吗?价格差异又有多惊人?


哪些品牌正在“攻占”市场?

自从米雷政府放宽进口限制后,阿根廷市场陆续涌入一批批外国商品,包括大量啤酒。这使得像 Brahma、Itaipava、Amstel 等巴西品牌迅速登上超市货架,价格一出现,就打败了本地的 Quilmes、Imperial 以及阿根廷生产的 Brahma

举例来说,一罐 473cc 的 Itaipava 在超市只要 1000 披索;而同样大小的 Quilmes 要价 2345 披索,Imperial 要 2290 披索,Schneider 也要 2090 披索。甚至在某些大型批发商,那些巴西啤酒一罐甚至不到 900 披索,让消费者几乎毫不犹豫就选了进口货。

有趣的是:Brahma 这个品牌原本是在 Quilmes 的本地工厂生产,现在却是直接从巴西运来的。而且这样进口的成本居然比本地生产还低,原因在于阿根廷本地的生产成本太高了,包括高额税负、原料(如麦芽、啤酒花、罐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通膨和比索贬值的影响。

在 2023 年 12 月以前,一罐本地生产的 Brahma 中罐价格约在 1500 到 2000 披索之间;但自从改为从巴西进口后,价格立刻降了不少。巴西币值稳定、税较低、生产规模大,这些条件让进口啤酒更具价格竞争力。


巴西啤酒为什么这么便宜?

根据 ABECEB 顾问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在阿根廷,本地啤酒价格中最高可达 52.4% 是税金,而巴西的税负明显较低。再加上巴西啤酒工厂库存过剩,于是就把多余的啤酒出口到阿根廷“清仓”,自然能压低价格。

但这对阿根廷本地啤酒业者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认为这根本不是“公平竞争”。像 Cervecería y Maltería Quilmes、CCU(生产 Schneider、Stella Artois、Patagonia、Imperial)和一些手工精酿啤酒厂商都表示,他们的销量明显下滑,工厂设备闲置,人力也减少了。

一位业内高层透露,本地品牌销售下降后,只能被迫降低产能,进而影响工人排班,还连带减少对原料供应商的下单量。整个啤酒产业链都受到冲击

根据阿根廷啤酒工业协会的资料,全国约有 13 万人靠这个行业吃饭,生产量一旦下降,这些家庭的生计也就受到威胁。虽然部分本地品牌尝试以促销活动、缩小罐子容量、甚至改用塑胶包装来压低成本,但消费者似乎不太买单,仍然偏爱价格更有优势的巴西啤酒


是危机,还是转机?

不少本地啤酒商呼吁政府重新设定进口限制,或者推出一些保护本地产业的政策。但也有人认为,这场激烈的竞争其实是推动啤酒业变得更有效率的一个契机。

像 AB InBev(既生产 Quilmes,也进口 Brahma)就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一方面它的本地品牌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却靠进口品牌 Brahma 在市场上捞到了实惠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进口啤酒热”主要发生在超市。在酒吧、餐厅、音乐会或其他娱乐活动场所,阿根廷本地品牌如 Quilmes 和 Patagonia 依然人气强劲,到目前为止,巴西啤酒还很难打进这些场域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