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產業的就業率 阿根廷可能染上「 荷蘭病 」?

295

根據私人機構的報告,雖然農業、能源、採礦業以及知識和資訊服務業為阿根廷經濟帶來了大量資金流動,作為阿根廷經濟的核心支柱,雖然具有極高的競爭力並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但這些產業的就業創造能力方面卻顯得不足,只佔私人企業正式受雇人數的約10%。

根據阿根廷社會發展研究所(Idesa)的最新報告,這四大關鍵產業(農業、能源、採礦業和知識產業)僅占阿根廷私人企業正式受僱人數的10%。

「荷蘭病」的經濟影響

Idesa(阿根廷社會發展研究所)的報告指出,這種現象與「荷蘭病」相似。該名詞源自 1960 年代荷蘭北海油氣田的發現,導致荷蘭盾大幅升值,進而削弱了非能源部門的競爭力。

類似情況在阿根廷也有所體現,出口產業的高競爭力帶動的貨幣升值,可能壓縮了其他產業的成長空間,削而了發展與就業創造能力。 例如,進口商品的相對便宜增加了本地工業與商業生產的壓力,進一步阻礙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根據報告,阿根廷的正式就業分布如下:

  • 農業、能源、採礦業與知識產業:僅占 10%。
  • 工業與建築業:占 25 %。
  • 貿易與服務業:占 65%。

四大產業競爭力極高,但相較於其他領域,就業創造的影響相對較小。換言之,每 10 個正式就業崗位中,只有 1 個來自上述高競爭力部門,而其餘 9 個則依賴於工業、建築、貿易與服務業等領域。

Idesa強調,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簡單的貨幣貶值,而是需要推動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以降低國內生產成本並促進全行業競爭力的提升。具體建議包括:

  • 降低生產成本:透過取消扭曲性稅收,減少企業稅負,吸引更多投資。
  • 勞工法律改革:減少勞資衝突,提高就業市場的靈活性。
  • 促進公平競爭:拆除壟斷壁壘,提升市場效率。
  • 改善基礎設施與物流:降低生產及運輸成本。

雖然政府已推出例如資本合法化與能源促進計畫等政策,試圖提升礦業與能源產業的產能,但目前這些措施對就業市場的直接影響仍然有限。

報告認為,通過針對性的改革,阿根廷的經濟可以突破「荷蘭病」的限制,讓更多產業即使在匯率相對低的情況下仍具備生產與就業能力。這不僅能提高本地產業的競爭力,也將進一步平衡經濟發展,為更多勞動力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最終實現經濟的更均衡發展。

-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