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炎 應該怎麼辦?

489

醫師群提供以下資訊,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 任何人都可能出現由輕到重的症狀。
  • 老年人和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如心臟病、肺病、腎病或糖尿病患者易因COVID-19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更高。

在接觸病毒後2-14天出現以下症狀的人,可能感染了COVID-19:

  • 發燒或寒戰
  • 氣短或呼吸困難
  • 肌肉或身體酸痛
  • 近期喪失味覺或嗅覺
  • 咳嗽
  • 疲勞
  • 頭疼
  • 腹瀉
  • 鼻塞或流鼻涕
  • 噁心或嘔吐
  • 喉嚨痛
  • 胸痛

如果您生病了,請採取以下措施幫助預防COVID-19的傳播,
請按照以下步驟,照顧自己,並幫助保護您的家人,和社區裡的其他人:

一、留在家裡 

大多數COVID-19患者為輕症,無需醫療護理,可居家康復。 除非需要尋求醫學治療,否則請勿離開家。不要前往公共場所。

  • 照顧自己。休息並多喝水。服用非處方藥,如PARECETAMOL (普拿疼500mg 一日三次),可以幫助您改善狀況。
  • 將自己與其他人隔離 (從出現症狀開始到第21天內盡量待在特定房間,遠離家裡的其他人和寵物。如果可能的話,您應該使用單獨的衛生間。如果您需要在家里或外面與其他人或動物在一起,請佩戴口罩。)
  • 避免共用個人居家物品 (請勿與家人共用碗碟、玻璃杯、杯子、餐 具、毛巾、及床上用品。用肥皂和水將用過的物品徹底洗淨,並用 酒精消毒。)
  • 每天清潔所有“頻繁接觸”表面 (包括電話、遙控器、櫃面、桌面、門把手、衛生間用品、馬桶、鍵盤、桌子和床頭櫃。用肥皂和水將用過的物品徹底洗淨,並用酒精消毒。)
  • 每日檢查體溫,呼吸狀況,血壓

二、何時尋求急診? 

觀察是否出現COVID-19緊急警告體徵。如果出現其中任何症狀,應立刻尋求緊急醫療救護 (去醫院):

  • 持續反覆發燒三天以上 (37.5度~40度)
  • 呼吸困難
  • 胸部持續疼痛或壓迫感
  • 開始出現神智不清
  • 無法醒來或保持清醒
  • 嘴唇或臉色發紫

(此列表並未包含所有可能症狀。請致電您的醫療服務人員,以了解任何其他嚴重或與您有關的症狀。)

COVID-19有兩種檢測:

  1. 病毒檢測 (深鼻拭子/HISOPADO) – 病毒檢測會告訴您當前是否感染了病毒。
  2. 抗體檢測 (抽血) – 抗體檢測會告訴您是否曾經感染過病毒。

要配合醫院做檢查,如果確定是陽性,要告知所有與你有接觸的人,請他們提高警覺注意。

目前西醫的支持性療法,對於低濃度病毒感染者的照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務必配合醫院。

三、後遺症期ー出院後 

  • 本病後遺症多為肺纖維化,方選吳門驗方瘀咳湯
  • 瘀咳湯原方:香附9g,旋覆花9g,薏苡仁30g,桃仁9g,当归 9g,三七6g,白芥子9g,皂角刺5g,太子参30g,應服用100天。
  • 肺氣腫明顯者合太乙洗髓膏,連服三年,因為其中有葷的藥材, 所以盡量以食補來調整。
  • 出院後仍應自我隔離14天到21天,以確保全家的安全。
  • 勤洗手,戴口罩,酒精消毒,保持社交距離。
  • 少出門,不串門,不聚會,不八卦,防輸入,防擴散。

四、預防與調養 

預防

  • 注意通風,避免去人群集中地,避免接觸染病患者,避免勞累,勤洗手, 帶口罩。
  • 中醫常用有坐養 (氣功,冥想,靜坐)、焚香 (佩戴香囊,薰檀香)、與避瘴(服用避瘟藥物,如內經小金丹)。
  • 每日摩擦腳心(湧泉為核心,81次)與腳弓(然谷為核心,81次,也可以點按5~10分鐘)。
  • 另外要注意部分患者病癒後仍然帶有病毒,通常病癒出院後,仍然要隔離14天-21天,接觸要小心。不排除個別患者終身攜病帶毒的可能,關鍵還是看脈。病癒以臨床症狀與影像學 (TOMOGRAFIA) 改變消失,而脈仍感覺躁動者,尤其是中取與重取時,容易帶毒。

調養

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
隨時接收最新消息,加入 iSpace 的 WhatsApp 頻道。點擊以下連結:
https://pse.is/6dedab
你也可以選擇開啟小鈴鐺。
  • 食養各類米粥調養,多吃素菜,保持大便通暢非常重要,避免肥甘與冷飲。
  • 避勞避免勞力、勞心與勞房,病癒後28天內盡可能不要同房。
  • 嚴重瘟疫常常出現症狀緩解與疾病進展的矛盾,絕對不可大意,或是怕人知道而耽誤救命時間。
  • 中西結合 – 瘟疫的預防與治療,建議在傳統醫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現代傳染病學與重症醫學尤其在預防接種、隔離、消毒、 防護、支持治療、與急救等方面可與傳統醫學相互配合。


[better-ads type=’banner’ banner=’12152′ ]

- ads -